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年眩晕症的护理

老年眩晕症的护理

来源:智榕旅游
2014年第4期 通过让病人学习人工肛门的护理方法,掌握要点,是病人在住院期间护士必须耐心 指导的,护士指导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病人以后的生活。运用全新的护理模式进行护 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景,是我们医护人员的 神圣责任,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古兰英,邓玉军.结肠造瘘口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与护理的探讨[J].1临床医学 2006.2O(9)62—63‘ [2] 任红丽,张惠萍.结肠瘘口的护理[J].使用医学杂志,2007.14(16).2241—2242 [3] 钟华,庞娟.直肠癌术后造t:/护理[J].中国护理杂,2008.24(2).32—33 骨科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欣欣 (郑州华信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1班【关键词】 骨科手术;疼痛;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11619 【文献标识码】B 4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分析造成疼痛的原因,遵照医生嘱咐对患者实施药物、非药物等方法进行综合护理干 预,井总结其护理效果。结果:针对术后疼痛的原因加强疼痛的护理干预后,有效的缓解了骨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感,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19—0l 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对待术后的疼痛反应,排除其内心的顾虑。 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疼痛概念、疼痛评 估、术后疼痛对机体坑产生的不良影响、疼痛治疗方法、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对 手术方式及术后坑内出现的各种感受及处理方法都有较全面的认识,让患者能够认识 并接受疼痛,培养患者对术后疼痛控制的能力。护理人员还要重视向患者讲解止痛工 作,并告知患者要及时报告疼痛,说明疼痛的部位、强度和持续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如 果疼痛强度大时,及时告知医生,并按照医生嘱咐给予药物止痛。 (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住院,活动受限,生活单调、加上对医院特殊环境及对 护理人员的陌生感,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都可能影响患者的 疼痛阚值;根据这一临床特征,医护人员要在患者住院期间勤查病房,与患者多沟通,详 细询问术后感受,对患者的顾虑、问题及时回答,让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进展有所了解,重 视患者术后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用娴熟的临床操作取得患者的 信任,让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 (3)镇痛的临床护理。手术创伤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因素,临床中,对于疼痛性质明 显、原因清楚的术后疼痛,要采取不同的镇痛措施。镇痛的主要措施有:第一、药物镇 痛,骨科患者术后1—2天内主要是采取药物止痛来缓解患者的痛苦,随后根据患者疼 痛的程度不断调整。要向使用PCA治疗的患者讲述给药的方式和时机,PCA可明显减 轻术后疼痛,也不会影响肠胃功能的恢复,其安全性高。 第二、非药物镇痛。非药物止痛主要是需要患者的参与和护理人员的引导。首先,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把注意力转向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听音乐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放松情绪,采用鼓励的方法,向患者传达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一面,为患者多聊聊康复之 后的生活,激发患者对康复之后美好生活的憧憬;其次,协助患者调整呼吸,有节律的呼 吸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另外,定期为患者按摩躯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肌肉疼痛。 (4)术后体位的限制护理。骨科术后对体位有着严格的控制,因而维持正确的体位 可以有效的预防褥疮和肢体的萎缩,保持关节良好,防止畸形。因而,护理人员要争取 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并指导家属及患者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活动患者肢体,加快患者 的康复。 3讨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症状之一,骨科手术后疼痛多为急性疼痛,是机体对 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致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骨科手术后的疼痛直接影响着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的康复,甚至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对骨科手术后疼痛的 控制和护理对整个医疗过程都至关重要。本文对患者手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 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为骨科术后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1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疼痛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各种上火刺激作用于机体达 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受损部位的组织释放某些止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产生痛 觉冲动,并迅速传人神经传导至脊髓,通过脊髓丘脑和脊髓网状束上行传至丘脑,投射 到大脑皮质的一定部位而引起疼痛。骨科术后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几个因素引起的: (1)手术后的创伤。术后的疼痛大多发生在术后1—3天,其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 移逐渐递减,这是由于手术创伤、炎症、急性缺血、恶性肿瘤、截肢等引起的疼痛。术后 由于手术机械等物理的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阙值损害感受 器,加剧疼痛。同时因刺激的种类、强度和手术的范围、程度等不通过而不同。手术后 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了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的伤害性 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其重要原因。损伤刺激引起外 周围神经细胞轴突中胞浆逆向流动,导致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增 高,组织水肿;同时受损组织释放的炎性致痛物质引起炎性反应,即可直接刺激伤害感 受器,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化,受到阙下刺激也会产生疼痛。近些年有研究发 现,由于手术损伤和围手术期间的有害刺激,都会引起背胶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形成 中枢敏感话,使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强度增大,时限延长,使得一些非疼痛 刺激也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2)心理因素。疾病所带给患者的痛苦,使得患者心理上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 忧虑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者扩张,无形中加重患者的 疼痛。 (3)病房环境因素。首先病房中过于嘈杂,不利j=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睡眠不足; 其次病房中清洁工作未做到位,无法给患者提供整洁、安静的环境,这都会直接影响患 者对疼痛的感觉。 (4)患者自身因素。由于患者年龄不同、生活背景及个人经历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 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讲,年长者比年幼者耐受力强,性格内向对疼痛的主诉少。 性格外向着其疼痛反应更为强烈,主诉多。 (5)体位因素。骨科手术后对患者的体位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大多患者要采取久卧 病床,尽可能的减少活动量,患者不能有效的对抗疼痛。 (6)注意力。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白天患者对患处的注意程度会有所分散,患 者主诉相对较少,夜晚由于患者注意力过多集中于疾病,对疼痛的主诉较多。 2术后疼痛的护理 (1)对患者疼痛的引导。疼痛的主观性和多因素决定了疼痛控制中患者的主导地 位,患者常常因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了解,容易对疼痛产生恐惧、焦虑等加重疼痛,如害怕 依赖止痛药、抗生素副作用而拒绝使用;因而,要对患者多进行疾病、疼痛的教育,让患 疼痛时手术之后不可避免的临床现象,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护士在术 后疼痛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细心观察、详细分 析患者疼痛的原因。并采取准确、有效的止痛措施,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感觉、促 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杭景.综合性护理干预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 药杂志.201l(06) [2] .马玉兰.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15) [3] .王海荣.骨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及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 版).2011(08) 老年眩晕症的护理 赵文兵潘 丽 赵文慧 王小芳 (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一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 目的: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眩晕症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和实施护理干预,降低其复发率。结论: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 质量。 【关键词l 眩晕症护理干预降低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11255.3 【文献标识码】B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我国老年人当中眩晕症的患者是非常普遍的,随着年龄的增 长发病率也会不断增高。眩晕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1,患者有可能出现 各种突发情况,必须予以重视,在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康复锻炼和护理 干预,促进其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景。 1一般资料:2007—2010年在我院就诊眩晕症患者82例,其中,男36例,女46例, 年龄在4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2岁,病程半个月至二、三个月不等,以反复发作者居 多,其中引起眩晕的病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全33例,颈椎病25例,腔隙性脑梗死15 例,其他(高血压、美尼尔病)9例。 2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19—02 立或蹲下时,动作宜缓慢,以免再次发生眩晕l 。病室内应保持安静,避免声光等喧闹 的刺激,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患者应减少活动和外出,以免发生意外,注 意休息,劳逸结合,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眩 晕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4康复护理:生活中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转动幅度不宜太大,防 止因颈部活动过度或过急导致眩晕发作而跌倒。对于颈椎病引起的眩晕,避免长时间 从事低头工作,适当活动颈椎,增加颈部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减少颈部组织劳损。 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改善微循环,增强脑血液流量,改善心功能。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体 育运动,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打羽毛球,放风筝等都有利于颈椎的 恢复,缓解症状。康复方面还可以辅助推拿、按摩、脑血管治疗仪等改善脑功能。 2.5饮食护理: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为主,宜荤素搭配,忌食刺激性食物,应控制食 物热量。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应低糖饮食;血脂异常患者应 低脂饮食,忌烟酒,忌油炸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可以搭配些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 物,防止便秘。也可以清晨空腹饮用蜂蜜水,能更有效地促进排便。 2.6用药护理:应重视眩晕症患者的用药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用药的一般作用 机制,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阿司匹林、奥扎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剂时,可 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同时用 药期间应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减量或换药,不可随意更改或终止服用。 3护理效果 2.1心理护理:眩晕常因紧张,焦虑而导致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长,不宜缓解,尤其 是长期精神紧张不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供血。因此,保持心情舒畅,消除其紧张、焦虑 心理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眩晕发生的次数。积极鼓励患者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培养自己 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机会,多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交活动,有利于眩晕的恢复。 2.2发作期护理:眩晕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周围环境及自身在旋转,摇晃。站立不 稳,这时应指导患者平卧或扶住周围物体,保持身体平衡,以免发生晕厥、摔倒等。对于 反复发作且发作时出现一过性黑蒙,视物模糊的患者更应叮嘱患者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必要时最好有家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对于年龄较大,频繁发作的患者更应加强重 视,可以随身携带卡片,注明患者的姓名及家人联系方式。 2.3恢复期护理:当患者的眩晕有所改善,应嘱患者在改变体位时,特别是起床,站 医学美学美容 319 2014年第4期 评价效果:通过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患者眩晕症状明显改善者为优;眩晕症状有 所改善,但活动时还有所加重者为良;眩晕症状改善不明显者为差。 表1 眩晕症康复率对比表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配合康复锻炼和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躯 体的不适,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眩晕症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方定华、陈小梅、李漪.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文献出版社,20oO:57. [2] 任树生、王鹏.脑卒中诊治护理与康复[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 表1 示护理干预组眩晕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 4 小结: 公司,2006:222. 浅谈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李文丹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 郑州【关键词】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450000) 【摘要】 产妇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产后血容量不足、产程长、体力消耗过多、产后卧床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正确处理产程,防止产程延长及体力消耗过多,及时补充血容量 产后给予正确的饮食、活动及安全指导,是防治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关键。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20—01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各种原 要时酌情输液。因导致的直立时血压较平卧时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发生在产后产妇下床排便 2、严密观察阴道出血,正确估计出血量。产后24h内,尤其是2h内,严密观察阴道 时。产妇分娩后,随着胎儿娩出,腹部压力降低,大量血液回流腹部,分娩时失血,导致 出血,正确估计出血量,正常分娩出血量多不超过300ml。现临床上多使用称重法来计 具体方法:失血量=[舶儿娩出后接m敷料湿重(s)一接血前敷料千重( ]/1.05(血液比 外周血容量相对减少,产妇初次下床,由卧位到站立,可发生头部供血不足,导致体位性 算失血量,低血压,I临床表现头昏、视物模糊、乏力、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严重时晕厥,造成碰撞 重g/ )。当发现出血偏多时,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针对各种出血的原因,积极配合医 伤。有报道研究表明,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3.1%。临床研究表 生处理,有效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压。 明,加强孕妇产后2小时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产妇的 3、健康教育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 危险。 ‘ 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产妇从产房转到母婴同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 室时,要向其讲解体位性低血压的有关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地防范。使之明白产后腹压 产后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若处理不当则可能发生护理意外,并进 降低血流回体中心,产时一定量失血,可致外周血流量相对减少,首次下床容易引起头 而引起医疗纠纷。目前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主要症状为头晕、视线 昏、心慌、乏力等症状,产后4h下床解小便,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预防泌尿 模糊、全身乏力、出冷汗、恶心等。与基础值相比较:收缩压下降20—62 mmHg,平均 系感染。在起床前先坐起,适应后再在家人扶持下下床,坐起后心慌不适,可进红糖水, (35.2±12.0)mmHg;心率增快15—40 ̄/min,平均(25.0±6.8) ̄/min。 无不适后慢慢下床,在行动过程中出现头昏、心慌,应迅速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 1、通过士与孕妇、家属的交流,取得孕妇的信任和配合,减轻了孕妇对分娩的恐惧, 在产后刚开始起床时,一定要有陪护在身边,并且预备椅、凳及其他扶助的设备,以备急 让孕妇和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促进产程进展;通过加强了产程的监护,及时 需,防止摔跤。 处理产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消除了产后小便困难的潜在因素。产程陪护过程中进行 4、产后饮食指导。产后1h可让产妇进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 健康教育,增加了人们的健康知识,较好地实现“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预防体位性低 剖宫产术后6h进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进半流质饮食。进餐后由于血液积聚于内脏, 血压突然发生造成的碰撞伤,避免了给家属带来的惊恐。 使循环血量减少。因此,饮食宜少量多餐,不宜过饱,且餐后不要立即起床作排尿或哺 2、在分娩过程中,膀胧受压,使膀胧粘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使膀胧肌肉收缩功 乳等动作。同时,要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为2000—300Oral。 能发生障碍。会阴伤口疼痛,反射性地引起膀胧肌痉挛,引起排尿困难,甚至不能小便, 5、产后运动指导。运动锻炼可改善人体对血压的调节,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于减 导致产妇长时间站立。产时体力消耗,诸多因素互相影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少低血压的发生。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h内即可起床做轻微活动,产后 临床研究表明,加强孕妇I临产时到产后2小时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后低血压的发 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并可适时做产后健身。剖宫产产妇拔除导尿管后若无其他 生率,减少产妇的危险。 并发症,即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3、助产士耍与孕妇多交流,减轻孕妇的恐惧心理,讲解分娩过程,分散产妇的注意 6、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沉着应对,立即让产妇平卧, 力,减轻宫缩疼痛。产妇的精神状态能影响子宫收缩和产程进展。产妇积极乐观的精 稳定其情绪,指导作深呼吸,全身放松,并告知症状很快就会缓解,平卧后症状改善不明 神状态影响子宫收缩,缓解宫颈口痉挛,加速宫口扩张,促进产程进展,并减少因尖叫、 显者,可口服红糖水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加维生素B6注射液、吸氧等处理,同时密切 躁动引起体力消耗。产前定时排空小便,避免分娩时充盈的膀胧受压,有利于儿头下 观察面色、心率及血压等变化。 降,减轻膀胧粘膜充血水肿,有助于产后膀耽功能恢复。 总结:产后体位性低血压多与血容量不足、分娩时消耗过多,引起脱水、产后卧床时 4、鼓励孕妇宫缩间歇期进食进饮,增加体力。对长时间未进饮食的孕妇和出汗较 间较长等因素有关。护理的关键是要明确发生的原因,同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和护 多、呕吐、腹泻的孕妇,遵医嘱补充能量、液体。及时处理难产,防止产妇过度用腹压,避 理,减少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 免产道裂伤,预防 会阴伤口疼痛反射性引起膀胧括约肌的痉挛。 参考文献 4、新生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催产素,预防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产后出血,认真检查 [1] 华凤莲.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 软产道,如有裂伤及时缝合;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防止胎盘残留;产后在产房观察的2h 2009.26(4):62—63. 每10—15rain按摩子宫一次,如子宫收缩差阴道流血较多,可静滴催产素,持续按摩子 [2] 于永芬,邓晓玲.体位性低血压的健康指导.中国社区医师,2006,8 宫,直到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少。 (16):87—88. 二产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对策 [3] 张桂晔,张蕾.体位性低血压及其护理.中国社区医师,2006,8(12):74. 1、正确处理产程,防治产程延长及体力消耗过多,产程开始后,应鼓励产妇进清淡、 易消化、高热量的饮食,并尽量缩短产程。产妇出汗多,尤其要注意摄人足够的水分,必 一循证护理与概念图教学法结合在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赵’红姚平波 (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 (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湖南 衡阳421001)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与概念图教学法结合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整群抽取2010级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结 合概念图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期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 05)。结论联合教学法,激发了学 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正确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循证护理;概念图;教学法;护理学基础 【中圈分类号Ia473.74 【文献标识码1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4—0320—02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高等教育与改革立项项目(2011XJG054) 概念图是一种以视觉图形式来袭征和组织知识的工具,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潜能和兴趣,助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总结,增强学生对 烦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 ̄ing,EBN)是循证医学迅速发 展的必然产物,它注重将个人经验、科学依据和病人意愿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 念和模式,已成为现代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和指南。 《护理学基础》重点介绍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概念图和循证护理 教学法是知识结构化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利用学生的时空能力,建立概念之间的 内在联系,并促进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反思和提升…。鉴此,我们将两种教学法结合于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整群抽取2011级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为研究 对象,其中实验组有50人,对照组有5O人。 1.2干预方法 1.2.1知识获取阶段相同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给两组护生分别 讲授,教学过程中所授教学内容、熏点及难点一致。 1.2.2知识巩固阶段实验组①基础知识篇:对护生介绍循证护理和概念图的要素、 产生背景、内涵、发展历史、意义和内在联系。②学习资源篇:提供相关循证护理平『I概念 图学习的相关网站及期刊数据资源库,期待护生能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自我;如护生观 察画好概念图,教师用概念网呈现具体章节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讲解其组成要 320 医学美学美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