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日学生留校的原因、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在我们寄宿制学校,每逢周五下午放学后,与绝大多数同学欣然回归的状况不同的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不肯回家,当教师或班主任询问他们不肯回家的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这些留校的学生在假日里的学习、生活状况究竟如何?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与兴趣,笔者在多次调查研究中发现留校学生大多数整天无所事事,不是在街头游玩,就是进“网吧”或“三室—厅”。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学生不愿回家享受家庭的温馨而愿意呆在学校呢?
—、留校的原因:
(—)家庭因素:
1、棍棒式的家庭教育 受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方法简单粗暴,尤其是当子女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达到他们较高的期望值时,他们往往不分清红皂白地对子女施行体罚,这样伤害了子女对父母的深厚感情,造成了一些学生慑于父母亲的威严而不愿回家。
2、过度溺爱型的家庭教育 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他们已有较强的主体意识,而有的父母对子女过分宠爱,事无巨细都喜欢包办代替,有的甚至私自拆看子女的信件、日记,子女对父母的这种过分管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他们对父母亲的苦口婆心、唠唠叨叨非常厌烦,留校成了逃避父母亲束缚的无奈选择。
3、放任型的家庭教育 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子女的教育;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子女的成长、成才漠不关心;有的委托外祖父母或祖父母
1 / 4
照料,由于祖孙之间在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代沟,往往关系难以处理,祖辈大多有抚养、缺教育,放任自流的多。
(二)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由于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形形式式的不良生活方式,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错误导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像“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及时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一例。
2、社会不良环境的诱惑 网吧、“三室—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对好奇心强、自制力弱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这些业主往往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不仅不会将青少年学生拒之门外,有的甚至提供优惠的包夜服务。
3、不良社会青年的唆使 中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等特点的局限性,也由于没有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当有不良社会青年与他们交往时,他们往往不能明辨是非,而把“讲义气、够交情”当成交往的行为准则。当这些不良社会青年唆使他们敲诈勒索或打架斗殴时,他们往往碍于面子或一时冲动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在长达两天的假日中,学校管理显得“心有余而力
不足”,即很难像平时那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学校一般只注重加强保安、生活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但由于他们对留校学生的真实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因此这样的教育缺乏针对性,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客观上讲,这也是部分学生愿意留校的另一大直接原因。
(四)学生自我因素 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更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科学
2 / 4
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在学习上不思进取,导致了心理空虚而追求暂时的欢乐。
二、在校的现状:
1、学习型 由于是假日,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留在学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有较齐全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等),利用这段时间可以把学过的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也可把不懂的地方钻研一下,或预习一下下周学习的内容,但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升学班和少数家境贫寒的留校生。据某周六调查,全校共有27人留校,自觉在教室上晚自习的只有2人,不到留校学生的10%,显然学习型不是留校学生的主流。
2、游乐型 一到放假,全身就轻松下来,90%以上(27人中有25人)的学生先到街上或附近广场上转一转。相比之下,女同学热衷于逛商场、看录像,男同学则喜欢去网吧或游戏机室,也有不少学生受社会不良青年的唆使上舞厅,玩到深夜,有的翻越围墙回校,有的甚至夜不归宿。这不但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而且在人身安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隐患,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三、对留校学生加强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教育观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是德育的主体,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们建议: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型家庭 作为家长要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主动适应并尊重子女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注重维护子女的人格和尊严,以平等的关爱来对待子女的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并把学习型家庭作为家风建设的目标,让子女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自觉产生对父母的亲情行为,并受家庭学习氛围的影响而自觉努力。
3 / 4
2、建立文明、健康、向上的学习型社会 第一,社会各部门要严格对“三室—厅”、网吧的监督和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这些场所。第二,公安等各部门要继续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同时大力扫除黄色书刊、音像制品等非法出版物,禁止不良社会青年在校园周围游弋,更不允许到校园内滋事生非。第三,重点建设学习型社区,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创建一些积极向上的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如科技中心、文艺中心等。
3、学校教育不能留下任何一个空白点 严格地说,学校教育是对留校学生教育的最有效的主体,它直接关系到这一部分学生的教育成败。第一,学校要及时有效地与留校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联系、沟通与协调,汇报其子女在校情况,交流在教育上的心得体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形成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第二,开放各种有益、有效的教学资源,如开设校园网吧,在电脑教师的指导下,让留校学生享受网上求学的乐趣;有针对性地向留校学生开设讲座、兴趣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第三,学校要关心学生、服务学生,青少年作为受教育者,也是德育的主体,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了解和关心学生的需求,感悟他们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使学生意识到有求知进取的需求时,外在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总之,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各种行之有效的服务,留校学生一定能走上健康向上的发展轨道。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