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文起点的引导

作文起点的引导

来源:智榕旅游


作文起点的引导

小学生到了三年级,就从说话上升为作文。由口头说一段完整的话,一下子变为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开始是很难适应的。一是不知道以何为题;二是不知道从何起笔;三是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四是难在语言单板、枯燥。几次下来,有些学生不免产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的情绪,如何培养学生喜爱作文也同样是个难题。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大纲中,对三年级作文的要求,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学习写简单的日记。”本着这个目标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激励培养,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1.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在作文课时,我就书本上的图画请学生互相讨论,想想看可以从这幅画中看到什么,可以想象到什么。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我不断地纠正他们的用词和句子的组织问题。一个学生看了图画这样说道:“从前,王五家养了许多又肥又大的羊,因为羊圈年久失修,破了一个洞……”虽然这个学生说得疙疙瘩瘩,前言不搭后语,但是我还是给予了鼓励。在她讲后,就说:“瞧,作文就是这么写的,只要把语句理顺就可以了。”是啊,作文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也不是编造偏离事实的事件,就是把嘴上说的经过加工写到本子上而已。反复几次下来,学生觉得作文真的不难。有时我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从哪些事物上可以发现季节的痕迹,我和学生一起观察,并且在他们观察的时候给予指导,然后再写成作文或者日记。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又让学生留心班级里发生的事件,对这些事情大家进行讨论,然后写成日记。从日记切入作文,学生对于作文的惧怕感少了很多,并渐渐地喜欢上了作文。

2.用成就动机和趋誉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越强,就越乐意学。对于绝大多数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或刚刚孕育阶段的青少年而经常表现为趋誉动机,即学生为赢得外界赞赏和获得一定荣誉和身份,向外来报偿的一种学习动力。

根据这一理论,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比如,每次作文批改完后选择几篇较好的文章进行评析、表扬。比如学生写道:“梨树上开满了许多雪白的梨花,仿佛是梨树姑娘穿上了雪白的衣裳……”这么美的拟人句在学生手下绽放了,我立刻抓住了这句话在班里表扬了这位学生,并且让大家进行模拟造句。学生们对于这种新鲜的评讲方式很是感兴趣,对于作文的兴趣一下子提升上来了。另外,每个学期我都要在班里开展一次优秀作品展,在教室后面建立了一个“小小作家”栏,把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都贴进去,作文有进步的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对作文的热情。当然趋誉动机支配下的学习行为,大凡只停留于热情、冲动的水准上,其波动性和他约性不言而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非常注意妥善利用和正确引导。

二、循序渐进,从小字起步

确切地说,三年级的作文,实在难以称之为“文”,充其量只能谓之小作文。切不可把目标定得过高,过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应让学生先写一个局部的画面或一个聚焦的镜头,从“小”起步,写小“豆腐块”,写一些视角很小的题目,如《今天我烧菜》、《我来洗衣服》等。在看图作文中,由写一幅画逐步扩展到两三幅画,以至连环画,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一阶段,不要求学生写出的句子有多么好、多么优美,只要求通顺就可以了。我对学生说:“作文就是‘写话’,把我们说的话有序地连在一起就行。”具体写的内容,可以是按教师所给的词造句,也可以是教师让学生根据某一具体事特的某一点写一句或几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文要求,这样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理。学生作文后,让学生自己反复地读,反复地修改,同学之间相互检查,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通不通,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增强作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