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研究
莫
旋
陈
敏
(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科研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经济学专业科研训练
的作用,然后提出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从配套机制、硬件条件和师资队伍方面提出保障 措施,以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s
关键词:科研训练;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j. cnki. 1672-3198. 2016. 30. 081
2.3塑造健全人格,适用社会需求
科研训练有助于学生树立投身科研的宏大理想,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兴趣,克服自卑胆怯等心理障 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科研训练使学生参 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交流能力和表达能 力,在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科学 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从而更能适用未来社会发 展的需要。3
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模式
学生科研训练不同于一般教学活动,它贯穿于教 学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要使经济学专业科研训练起到实效,需将科研训练与 实践教学相融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们按照 “兴趣培养
参与科研
形成能力”的人才培养思
路,建议采用如下“三结合”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3.1科研训练与研究项目相结合
科研训练应主要以项目形式进行,项目分为教师 负责的项目和学生负责的项目,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对 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能促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创 新。
在教学思路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引导学生由接 受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属于 研究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进行探索与研究,在 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将学习与研究融为一体e 二是教学由课堂讲授向课外拓展转变,学生参与科研 训练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课外拓展训练形式,引导学生 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拓宽学习视野,关注学科前 沿,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 作能力《
是教学形式由强调整体共性向个体特性转
变,以往的教学多注重学生的整体共性,据此来设计教 学内容,忽视了个体的特性,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训 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足,针对每个个体开
1引言
如何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
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经济学专业建 设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国内外许多高校进行了理论 与实践层面的探索。其中,美国麻省理工于1969年首 创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经过几 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已为许多高校所认可和效仿。
科研训练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经济学专业科研训练是指在学 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让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 到研究项目和各种科研活动中去,接受科研训练,以提 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 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
经济学专业科研训练的作用
科学研究具有知识性和探索性的特点,通过科研 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对经济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具有以下几个 功能。
2.1扩宽专业视角,完善知识结构
由于传统的经济学教育,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专业口径狭窄,接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不能适 用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科研训练,可以探索和认识未 知的世界,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接触新知识和新方 法,从而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扩宽专业视角,为 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2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思维方式单 一,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 力和创造性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释放 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创新思维。在科研训练中培养 学生勇于挑战、敢于质疑、善于超越的品质,从而提升 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YKT201518)。
作者简介:莫旋,男,湖南衡阳人,博士,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陈敏,女,湖南永州人,衡
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通讯作者)。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30期
163 ►
教育与培训
展科研训练,凸显这一教学形式的个性化特征6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培养学生“研究 意识”,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是对其“研究意识”的深度培 养,在研究的选题上融人学生感兴趣的和有很强现实 意义的问题,使学生“研究意识”在更广的空间能得到 更自由的提升。第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指导 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会带来双向的锻炼和提高,丰富科 研训练的内涵和意义,收到良好的互动效果。三是提 升学生的团队精神,研究项目要由研究团队来完成,这 种形式的科研训练,不仅是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也是对 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践中进行 施“弹性学习制”和“完全学分制”,在教学计划中增加 研究性学习课程,促进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创新 人才培养提供|个宽松的环境。4.2 实验实践条件保障
要从多方面争取经费投人,建立本科生科研训练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制定专业实验室本科生科研训练 管理制度,加大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力度,建设一批集 实践教学科研训练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有效整合和利 用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聘请 基地的依托单位专家参与学生的科研训练指导,积极 团队协作。
3.2科研训练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开放式实验”以学科为依托,用项目的形式将科 研训练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直动,将 科研的成果引人实验教学之中,丰富实验教学的内涵8 通过实验教学,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向学生传授 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 案,收集经济数据,运用经济软件进行分析,撰写研究 报告,并宣讲自己的研究成果。这能够开阔学生的视 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 思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9 3. 3
科研训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将科研训练 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能保证学生研究学习的时间,又 能提升研究学习的效率。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可以与 研究计划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项目研究,开展科研训 练,同时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调研,不仅能使科 研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还能提高学年论文与毕业论 文的质M。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学术活 动,促进学术交流,活跃校园科研氛围。鼓励学生举办 学术沙龙,为学生交流科研成果和研究心得提供有效 阵地,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研讨会,扩展研究视 野和交流渠道。4
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保障措施要实现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还需要一定的配套机制、硬件条 件和师资队伍作保障。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4.1
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作为新生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发展完善过程,我 们应对其规范化。一方面要建立科研创新培育机制和 激励机制,为了保障科研训练的实践效果,应选派科研 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负责人,以确保科研 训练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建立科研创新的 激励机制,以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科研积极性,确保研究 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宴
164
I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3
0
期
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缓解教育资 源不足的瓶颈9 4.3培养科研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科研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融 合的关键性因素,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训练质量,必须全 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制定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的科 研训练指导工作,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s加 大力度聘请外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充 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 作,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科研训练的指导上,要完善导师个人指导和集体指 导相结合,大力推进导师集体指导,可使学生博采众 长,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 力和实践能力。5
结论
采用结合”教学模式,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开展 科研训练是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一次教育 观念的更新和突破。在“三结合”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 施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科研训练和实践教学的巨 大作用,尤其是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
面,其作用不是课堂教学所能替代的。
我们要充分利用41三结合”教学模式这一平台,积 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 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研究 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里的综合素质,以培养更多的 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
[1] 白文苑.对学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L
社科纵横.2011,(2):1(51-162.
[2] 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
].经济研究导刊,2010,94(20) :212-213.[3] 沈星元.基于
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6,(15) :165-166.
[4] 莫旋,何青.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特区经济,2016,(3): 173-174.
1[5:]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
大学教学,2011,(4). 24-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