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
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陈 敏 刘 杨 邵亚飞
河南军安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濮阳 457000
摘要: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建筑在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当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各环节施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最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具有容易成型和运输方便等诸多优势性能,对促进建筑工程领域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混凝土主题结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做出具体的分析阐释,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确保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05-0177-01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建筑工程的规模及数量明显增加,而建筑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及使用性能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当前混凝土工程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混凝土材料在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一直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笔者将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于建筑工程里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做出探究与分析,谨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1 混凝土的结构定义以及特点阐述
混凝土结构是以水泥、砂石、水等为主要材料,可添加其他调配剂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混凝土也可简称砼,是一种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有机整体的复合材料的统称。混合物的比例以及原材料不同,所调和出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也各不不同。通常情况下,根据混凝土的表观密度的大小,可将其分为:重性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三类。
2 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究 2.1 原材料的配制方法不合格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选取以及配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材料的配比好坏直接决定之后的施工质量,严重时,也决定了整个竣工后工程能否投入使用。因此,合理正确的材料配比,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2.2 模板的搭设
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导致了在模板搭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按照规范来进行施工。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以及整体塑形通常都取决于模板的搭设质量。
2.3 浇筑与养护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现场浇筑时,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经常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不重视浇筑过程的流程把控,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有效振捣。
3 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的措施 3.1 材料的控制
进场的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需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施工前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并取样送到质量监督检测部门进行复检复测。
3.2 混凝土旳捣实
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振捣器的选择是关键。如果不能对钢筋做到细致的验收及检验正确的选择振捣器,将会危害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的荷载能力。因此,在混凝土振捣时,要根据设计混凝土的厚度来厚度选择振捣器,一般平面面积较大厚度在的混凝土板应选择表面振捣器,对振捣器面积尺寸较小而有一定垂直深度的构件或厚大结构的混凝土应选择插入式振捣器。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
3.3 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现代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直接取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所以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意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的
重要性,并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中不能过于注重施工效率,而是要将施工质量控制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建筑产品的整体质量。再者,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以及有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技术管理规范是建立在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其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的根本依据,对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3.4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浇筑管理和控制技术 结构厚实是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的特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工体条件也很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技术的要求极高,比如需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化热,如果控制不当,就会造成混凝土的裂缝以及结构物变形,这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大量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及查看各个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的要点之后,施工企业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重点就是浇筑施工的管理与控制,这个是减低施工企业质量的费用,是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所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浇筑管理,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3.5 对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的控制
浇筑前,不同种类的混凝土要制作好试块,以方便随后的送检工作。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该用振捣器进行反复的振捣,且振捣的插点也应该均匀分布,不可以太集中。砼浇筑可以间歇式施工,但是也必须在正确的部位留下施工缝隙。浇筑结束后,应当在其表面处进行抹平处理。正常季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每天须定时进行洒水处理,且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结构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如果养护不到位,极有可能出现表面的裂缝。养护周期较短时,不可以随意的拆除模板的底模以及支撑部位。必须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强度,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
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着重积累总结自身的工作经验,加大创新力度,使得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应用与质量管控都能够实现与时俱进、适应发展需要的目标,从而使得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能够得到更强而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肖蓓. 论钢筋混凝土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重点[J]. 价值工程, 2014, (16):122-123.
[2]耿凌鹏, 陈建航, 黄瑛鹏等. 广交会综合楼超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综合施工技术[J]. 建设科技, 2014, (3):100-101.
[3]张欢欢. 浅谈新区大道改造工程主体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243.
2015年5期 1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