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4期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3。No.4 2009年12月 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Dee.,2009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闰美玲 ,唐银辉2 (1.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6;2.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摘要: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技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我国地市级农业科 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对充分发 挥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09)04—0032—04 Exploration into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of Prefectur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YAN Mei—ling ,TANG Yin—hui (1.Nan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in Hills of Jiangsu,Naniing 210046,China; 2.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iing 21 1 169,China) Abstract:The prefectur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ve important effect in agricul— 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technology services and science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human resource procession of the prefecture agricul- tural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That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prefectur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 search institutions fully displaying function on reg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prefectur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talent team;construction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 为本。对于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更是兴院 (所)之本。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创新、 一、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的重要性 截至2005年底,我国现有地市级农业科研院 科技服务、科技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公 益性的事业单位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共性的人才问 题,即科技人才缺、优秀人才留住、引进难和人才作 用发挥不够。建设一支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 营管理人才为主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 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621家,从业人员36 211人。地市级农业科研 院所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应用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咨询和技术推广服务等 工作-1 J。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 地不同的生态区,处于区域农业科研及开发第一 线,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研力量,在我国农业 收稿日期:2009—1O一12 作者简介:同美玲(1971一),女,江苏江都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研管理研究。 第4期 闰美玲,等: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33 科研体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国的农业发展 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科技创新出成果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推广科技成果与产品, 近年来共开展各类活动15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 10 000多份,提供种苗230余万株,种子1 000多 份;对促进地方农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三)科技推广创效益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长期从事农业科研和生 产活动,具有鲜明的区位优势和产品特色。从农作 物新品种选育统计来看,建国以来农业科技单位共 培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 000多个,其中由地市级 农业科研单位育成的占60%~70%。以小麦为 例,2006年通过国审小麦品种32个,有l3个出自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2007年通过国审的30个小 麦品种中,有17个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育成 的-2 J。如扬州市农科所,多年来先后育成农作物 新品种79个,研制出新产品、新技术80多项,获科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 现科学研究的价值,才能有利于提高科研单位综合 实力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扬州市农科所科 技成果累计推广约0.67×10 hm ,创社会经济效 益800多亿元。徐州市农科所科技成果累计推广 11.08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78亿元。这两所 “七五”、“八五”、“十五”期间,在农业部连续三次农 技成果奖12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家星火一等奖l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国家星火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部省级一等奖5项,7项新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 利。徐州市农科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育成各 类农作物新品种132个,获各级科技成果奖237 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均被评为百强研究所, 在地市级农科所中名列前茅。 二、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存 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是构成竞争力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地市 级农业科研院所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人事制度 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用人弊 端依然普遍存在_3。从总体上看,人才队伍还不 3J能很好地适应农业改革与发展快速推进、农业全面 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8项。 (二)科技服务展形象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处于农业生产的前沿,是 传播新成果、新技术和农民直接获取知识、技术和 信息的有效场所。如南京市农科所,利用现有优势 和特色,积极调整科研结构,坚持“面向城市,服务 农村”的办所方针,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围绕“创品 牌,树口碑”,积极参加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省 农民增收科技行动计划,参加市科技扶贫项目、送 科技下乡、农业科技展览、农业嘉年华和贸易洽谈。 现有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人员富 足与人才缺乏的矛盾;后勤人员多,一线科技人才 少;农业科研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 表1 江苏省农科院系统下属地区所在职人员结构情况 (资料来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统计年鉴)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2004--2007年各年度 专业人才总数基本保持恒定,但中级职称与高级职 称人员比例相当,职称比例结构不够合理,高级职 称比例过大,初级职称比例过小,这与国内外管理 专家所公认的“宝塔型”合理比例结构1:2:(4~6) 相比,有较大差距,势必导致大事抢着干,小事没人 干,都在争课题、抢项目。但现实情况是僧多粥少, 从而造成人才的浪费。 从事科研、开发经营、科研管理的人员比例还 不适应。由于陈旧的思想观念,研究所不仅把一些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不适宜做科研工作的人员投入到开发经营创收工 化,研究手段落后,图书文献资料严重不足,也严重 影响了科研工作,限制了科研人才的发展。 作中,科研管理人员也是研究、管理双肩挑,既不能 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也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 工作中。这些与市场经济对科研单位的要求不相 适应。 (二)缺乏高层次创新型学科带头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政策的出台, 我国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硕士以上学位科研 人员的总体数量也大大增长。但相比较而言,作为 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具有较强专业知识 和专业素质的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数量较少。如 表1博士、硕士在农业科研专业人员中比例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相对于农业劳 动力的比例更少,只占美国的1/20,日本的1/10。 高层次人才比例较小、数量偏低,使得农业科研工 作总体上深度不够,后劲不足。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科研的发展 近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流出现象严 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对科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南京市农科所,自1990年以来,该所年科技人员 数为30人左右,十几年间共调出39人(32人为40 岁以下农业科技人员),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 生23人,专科6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5人。 流出人员主要因待遇、发展问题流向国外和国内高 校、省级农业科研等条件待遇好的单位,影响了科 研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影响了科研的发展‘4 J。 (四)事业经费不足及科研条件差限制人才的发展 科研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直接或间接阻碍了科 研的发展,影响了人才潜能的发挥。 表2 2005年各级农业科研机构经费分布 隶属关系科 从 经 / (资料来源:农业部科教司<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从表2可以看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年人 均经费是省级机构的2.03倍,是地市级机构的 3.11倍;另据江苏省农科院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 院本部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10.02万元,而下属 九家地市级农区所人均科研经费仅3.15万元。虽 然近年来政府对地市级农科院所的财政补助有所 增长,但与物价和工资增长水平相比,经费仍然存 在较大缺口L 5l。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简陋、老 三、加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 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加强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逐步 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形 成良好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 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激励制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地市 级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科学 有效的人才使用与管理制度,努力实现人才能进能 出,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充分 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 任感。 一是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岗位聘用制 度,出台岗位聘用实施细则,按照岗位要求和任职 条件,对岗位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科学研究、科技开 发、科技服务、管理工勤四大类;组织竞争上岗,择 优聘任,并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各岗位职责,定期从 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来决定 职工的续聘、解聘,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聘用制为核 心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 二是实行“按岗定薪、按级奖励”的收入分配制 度 结合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和人事制 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形式多 样、自主灵活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同岗位享受不同 的岗位薪级工资,根据所聘岗位的考核结果,按一 定比例给予奖励,奖励重实绩、重贡献,收入分配制 度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营造一个公平合 理、心情舒畅、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真正体现“干 多于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l_6 J。 (二)注重引进、培育。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引进和培育高层 次专业技术人才是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实现又好 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 1.重视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按照“按需引 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要求,通过特殊优惠政 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等手段引进国内外高层 次优秀人才,鼓励他们为农业科研事业服务,培养 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农业科研前沿领域的领 军人物l_7 J。如南京农科所,近几年共引进博士1 第4期 闫美玲,等: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35 名,硕士4名(含1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高级经 营管理人员2名,有效提高了该所科研实力。 2.顺应发展需要,努力提高现有人才队伍水 平。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 期的积累过程,既要重视引进,更要注重对现有人 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一是加大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通 过压担子,注重对年轻干部和技术骨干队伍的培 养,也可通过到高等院校学习或借鉴其他地区的先 进经验,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发展需要,建 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符合单位发展要求的梯 队E8 J。如南京农科所,在引进优秀外来人才的同 时,又加强对原有人才特别是优秀中青年人才的选 拔培养,出台《学习培训制度》,积极鼓励所内年轻 科技人员继续学习深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高 学术水平;近几年南京农科所共有22人次获得高 一层次学历学位证书,2人出国进修。 二是加强科技开发经营及管理人才的培养。 多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习惯在计划经济的科 研体制下进行研究工作,缺乏科技开发的经验,也 未能培养出懂科研、善经营的复合人才,导致科技 开发人才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开发工 作的需要,特别是管理型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开发工作 J。为改变这 一现状,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急需培养出能将科研 成果转化成产品,善于开拓市场的开发经营人才; 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又有战略眼光,勇于创新管理提 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人才。并将其纳人人才培养计 划,开展内外结合的多种培养形式,进行补缺培训, 缺什么补什么。 三是加强行业交流,注重人才的“充电”和“保 鲜”,及时掌握国内外农业科研的前沿动态,迅速调 整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从而促进地市级农 业科研院所整体科研实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快 农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创新积极性 人才队伍的建设,其根本措施之一是留住和吸 纳人才。只有创造良好环境,善待人才,搭建留住 人才的平台,才能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创新积极性。 1.增加科研及人才资金投入,以发展的事业留 人。研究表明,单位的生命力或发展前景如何最为 人才所看重,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属于公益性事业 单位,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 及人才资金投入,针对农业行业的特殊性,给予农 业科技人才一定的政策倾斜,建立高科技人才引进 专项资金,增强农业行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地市 级农业科研院所要争取建立更多的技术平台(如重 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等),不断改善科研 条件,努力争取更多的科研和开发项目,创新研究 领域,创造一个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用武之地,这 样才能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2.营造爱才、惜才的氛围,用真挚的感情留人。 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创新、鼓励创业的 氛围。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项目启动费、住房 等),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在 发挥其人才优势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有力地激 励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兢 兢业业,把为单位多做贡献、多出成果作为实现自 身价值的具体体现l1。。。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还要 构建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南京农科所近几年围绕 “四乐”(即职工事业乐、权益乐、利益乐、心灵乐)出 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职工快乐指数明显提高,全昕 人人“心平、气顺、干劲足”,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 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 围。 参考文献: [1]蔚承祥,孔怡,孑L繁华,等.地市级农科院所在区域农业 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管理,2008(6):34— 37 [2]余华强,梅汉成,赵开斌.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 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8 (12):1523—1524 [3]刘晓琳.农业科研单位人才管理现状分析[J].安徽农 学通报,2006(3):12 [4]伍冠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面 临的问题与对策[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4):62 —64 [5]蔚承祥,孔怡,张昕颖.地市级农科院所存在的问题与 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9(1):32~35 [6]方骥贤.农业科研单位人才管理策略[j].科技情报开 发与经济,2008(28):159—161 [7]吕珂,徐世艳,侯倩倩,等.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的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7(6):94—96 [8]甄志高.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发展[J]. 农业科技管理,2009(2):42—44 [9]陈建芳,于会勇.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开发工作的问 题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8(6):83—85 [1O]陈荣,殷勤.影响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稳定的因素 分析及对策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5(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