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届高三上学期考试

2014届高三上学期考试

来源:智榕旅游


2014届高三上学期考试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一种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中国尽管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1. 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日神剧”之所以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包装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功能,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扬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啖佣儿为证 啖:唆使

1

B. 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恩情,恩德

C.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 当:承担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始终

5.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③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④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 ①②⑥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廷福私下带佣儿饮酒,又将其带出城外,将其灌醉,使佣人族人想要让佣儿做伪证的计划落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借饮酒之名将关廷福请来,并将其困在了家中,不让他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县官有意帮他减轻罪责,但关廷福不改供词,县官只好如律宣判。

D.乡人认为关廷福只是个囚犯,不值得称道。作者对这种说法感到不平,认为关廷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8-9题。(11分)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8.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5分) 9.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6分)

(1)山气日夕佳, 。 (2)停杯投箸不能食, 。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4) ,余不忍为此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

(6)大弦嘈嘈如急雨, 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题。

奸 臣

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岳小湖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岳忠良从秦松的头看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物递过去,礼貌地叫了声“伯父”。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把秦松晾成了一根呆木头。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这时,岳忠良去而复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又冷冷地“哼”了一声。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

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岳小湖听他这么问,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

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系。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岳忠良借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好自为之!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奸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特别出色。不时地,秦松会问岳小湖,你爸还认为我会变成奸臣吗?岳小湖的回答每次都一样,我爸说了,你迟早有一天要当奸臣。

秦松的表现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秦松把喜讯带回家,岳小湖很兴奋,岳小湖的母亲也很兴奋,两个女人张罗着要庆贺一下。岳忠良却面沉似水,冷冷地说,这不是什么好事,秦桧也是个当官的,可陷害忠良,祸国殃民。

五年后,秦松当处长时,表现得很平静,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但岳忠良仍然不依不饶,自言自语地说,官越大越危险,路还长着呢,从量变到质变,只是时间问题!

多年来,不管身在何处,秦松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像刀子似的盯着他看,时时刻刻都让他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开始他没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终于想清楚了,是岳忠良给他下的奸臣结论始终在监视着他。岳忠良的手好像就悬在他的头顶上,手里拿着一顶写着“奸臣”的帽子,如果他稍不留意,这顶帽子就会扣到他的脑袋上。

又是几年后,秦松当了局长。但他越是不断地升官,岳忠良就越是认定他离奸臣又进了一步,甚至岳忠良还倚老卖老装糊涂,不时地把秦松的名字喊成秦桧。有时候岳忠良不理秦松,模仿说书人的语气对着空气来一句:秦桧,你这个奸臣!

秦松局长多年来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每次只要心里稍微动一点坏念头,耳朵边就能听到有人喊他秦桧。那声音沙哑低沉,还带着点幸灾乐祸。秦松每次都是咬咬牙,战胜了诱惑,暗自说一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秦松当了二十五年官,始终清正廉洁,金钱美女都不沾边儿。

秦松五十三岁那年市里发生了一桩大案。一位副市长跳楼身亡,紧跟着一大批领导干部纷纷落马。全市八大局有六个局长被撤职查办,秦松是幸免的两人之一。秦松得知这一结果后没有喊司机,跑着去了医院。八十高龄的岳忠良,像枯木头似的已经在医院躺了一个月。秦松拉着岳父的手涕泪横流,说,如果不是你老人家用特殊的方式警告了我二十八年,现在我就„„

2

岳忠良又奇迹般地活了两年后去世。在临死之前,秦松问他,现在你承认自己看错人了吧?我秦松是个好人,不是奸臣。岳忠良盯着秦松看了很久,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最后一句话:没看见你变成秦桧,我死不瞑目!说完,就睁着眼睛离开了人世。

岳小湖遵照父亲的遗嘱,把骨灰盒摆在了她和秦松的家里。遗嘱里还有句话,她没敢告诉秦松----就算死了,我也要看到这家伙变成奸臣的那副嘴脸!

料理完岳父的丧事后,秦松就办理了退居二线的手续。不再做领导的秦松每天都有很多时间,不时地他就会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问,你说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为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中两次写“秦松咬咬牙”,写出了秦松强烈地证明自己的愿望以及他坚持的毅力,也为后面写秦松能保持一生清廉做铺垫。

B、文中写岳忠良时用了“面沉似水”“倚老卖老”“幸灾乐祸”“像枯木头似的”等词语,及“哼”“拂袖而去”等动作来表现他的“冷酷”和对女婿的“挤兑”,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C、秦松能始终保持廉洁之身的秘诀是什么?----监督的力量!一个偏执的岳父,以终其一生的刻薄,成就了一个谨慎为官的女婿。

D、文章在用传神的笔触刻画了冷酷严厉的“岳父”形象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深远的思考:人需要监督,社会也需要监督!

E、文章在老人之“言”与秦松之“行”的拧拗之间展开,看似有悖情理,让人对老人的偏执啼笑皆非。但事实上,包裹在“岳父”冰冷外衣里面的刻薄,才是大爱。

(2)小说开头写岳忠良听《岳飞传》有何作用?(6分) (3)“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秦松都已格外谨小慎微了,岳忠良为何还这么认定秦松是奸臣?(6分)

(4)小说结尾秦松“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句,你说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请问你认为他们俩谁对谁错?说说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女校长的刚烈 王开林

民国史上,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是不可忽略的。

杨荫榆出身书香门第,1907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嗣后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1911年,杨荫榆毕业回国。1913年,她担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年,她担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教育部首次甄选教师赴欧美留学,她在获派之列,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1922年,杨荫榆获得硕士学位,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喝过洋墨水的女学究,受到章士钊的赏识。两年后,她荣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也许是不幸的婚姻遭遭破坏了杨荫榆的心境,这位被人咒为“老孤婆”“灭门妇”的女学究性格刻板,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总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当时,一般男女都对她敬而远之。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反对女生分心于功课之外,这并无大错。但她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办学手法欠缺灵活,独开招怨之门。她撰文宣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

国民之母之母”,一时间这句话被女生当成笑谈,暗地里讥讽她为“国民之母之婆”。

1925年8月1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为了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先是以校

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几位干事(其中有刘和珍、许广平),然后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命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杨氏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 平心而论,在安稳的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乱世,劲敌太多,政治上歧道纷出,尤其令她无所适从。她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用心是好的,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

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她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再作冯妇,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由于她声名狼藉,苏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并不待见她,更谈不上应有的尊重。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整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探沸汤、如坐针毡。

1935年,杨荫榆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

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奸淫掳掠,恶行累累。当时,杨荫榆居住的盘门,四邻的小户人家饱受日军蹂躏,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无法幸免。杨荫榆忍无可忍,跑去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见杨荫榆气度不凡,日语讲得十分流利,估计她是地方上有名有数的人物,就勒令部下退还了他们从杨荫榆四邻抢走的财物。如此一来,街坊上那些被日本兽兵视为“花姑娘”的妇女都将二乐女子学术社视为首选的安全庇护所,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对她们来者不拒,悉数收留,为此她拿出积蓄,扩建房舍。这种情形显然不是敌酋所乐见的,于是他们想出毒招,征用杨荫榆的住宅。杨荫榆怎肯搬家,于是双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

1938年元旦,两个日本兵来到杨荫榆家中,用一番鬼话哄她出门。在吴门桥上,一名兽兵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名兽兵则猛然将她踹入冰冷的河水里。他们发现杨荫榆落水后还在继续扑腾,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一个为杨荫榆造房子的木工将她从河里打捞上岸,装殓遗体时,棺木太薄,不敷所用,只好在棺外仓促加钉一层厚厚的木板,既没刨光,也没上漆。杨绛认为:“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

抗战期间,在前线杀敌与在危城斥敌,同是英勇壮烈的举动,何况杨荫榆一介妇人毫无惧色,为了争取自己正当的居住权而据理力争,正气凛然地痛斥气焰万丈的日本兽兵,丝毫也不逊色于任何一名热血男儿。她晚节无亏,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当代作家陈群写过一篇文章《杨荫榆之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杨荫榆的行为,不愧是抗日英雄的行为。”听闻此言,在九泉之下受屈多年的杨荫榆应该可以略感欣慰了。

(摘自《读者》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杨荫榆曾经撰文称“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这在一时被当成笑谈,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

3

B、不幸的婚姻或许对杨荫榆有影响,她性格刻板,遇事不通融。再加上她一次离婚、两次留洋的特殊经历,一般男女都不愿意和她打交道。

C、在北京女师大,杨荫榆的做法激怒了北京学界包括鲁迅在内的知名人士,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教育部虽然力保杨荫榆,但还是没有使她保住校长一职。

D、本文撷取杨荫榆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投身教育事业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E、杨荫榆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学生不尊重她,再加上《苏州日报》多次抨击她,最终,她辞去教职。

(2)作为民国史上首位师范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曾经身败名裂,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杨荫榆性格刚烈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杨荫榆一生坎坷,经历了乱世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春日的江南,杨柳拂堤,花团锦簇,燕语莺声,是人们欣往的地方。

B.今天是小组生活会,大家不要拘束,畅所欲言,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姑妄言之吧。 C.读《三国》,常常被曹孟德礼贤下士,虚左以待的敬慕人才的精神所感动,而今人才常遇冷脸,非人才过剩,实为尸位素餐者多,令人扼腕。

D.当一个人老气横秋的站在你面前,指手画脚,你会怎样?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不要小看那些年轻的学者,他们那开拓进取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风貌,更表现出青年人的朝气。

B.许多新建的车站都有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的提醒旅客要警惕防盗防骗。

C.国和家的命运攸关,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D.“居者有其屋”的确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和部分住房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们很普通,但是我们有情感,我们有思想,我们可以明辨是非,我们有学习的能力 ②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

③毋庸置疑,这世界上的确存在天才,但是那真是太稀少了。

④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天分不如别人,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 ⑤但是我们每个人,又冥冥之中注定,避免不了失败。 ⑥而且,即使是天才缺少了后天的努力,一样是不会成功的。

A.②①④⑥③⑤ B.①④③⑤②⑥ C.③④⑥②①⑤ D.②⑤④①③⑥

16.某旅游爱好者游览了各地一些风景名胜后,摘录了下面的5条历史名人联,请你仔细揣摩对联的内容以及反映的不同历史名人的特点,推测各联所写的分别是哪位名人(5分)

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获皇 ③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④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⑤风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清阳千尺水匀留江山别离情 各联对应反映的历史名人:

① ② ③ ④ ⑤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土豪”这个词又热起来了,“土豪很忙”在近期生动地演绎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了口头禅,“当土豪”成了不少人的公开理想,打着灯笼找“土豪丈母娘”成了屌丝们争相学习的秘笈,“土豪金”成了苹果公司实实在在用来抢钱的秘密武器。微博上千万人发起“与土豪做朋友”活动,活动方兴未艾,“为土豪作诗”运动同时铺开,网友们纷纷对土豪摇旗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土豪我们在一起”,“蓝田日暖玉生烟,我给土豪揉揉肩”,“李白乘舟将欲行,看见土豪忙喊停”,“沧海月明珠

有泪,我给土豪捶捶背”,“春江潮水连海平,土豪爱我行不行”„„

你对近期的“土豪热”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3年4月25日通过的《旅游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方式。

据媒体报道,2013年国庆长假第一天,河南焦作影视城,几个游客争相爬上景观雕塑留影甚至涂鸦刻画。在天安门前,11万观看升旗者,留下5吨垃圾。黄金周第六天,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累计游客人数达35.66万人次,产生垃圾共计109吨。

在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都可以看到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中央文明办从网上征集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有:乱扔垃圾,乱擤鼻涕,乱吐口香糖,坐公交抢座,硬闯红灯,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

读完上面材料,你有哪些感想。请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