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
内容摘要:
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就小学生作文而言,想象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富于创造性地写好作文地金钥匙。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不论是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还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学习要求来看,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都有一定的科学性。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也是多样的,但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予以关注:(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想象;(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想象;(3)利用课文情节进行小练笔,训练想象;(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想象;(5)精心设计作文题,培养想象。但是如何才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生的想象力?我认为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遵循一下几个方面:(1)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写作欲望;(2)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蓄表象;(3)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①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就小学生作文而言,如果学生在写作中他的想象越丰富,那么其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他的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就会越有情趣;反之,如果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失去了想象,思路必然就会闭塞,就很难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就很难形象地描述好环境气氛,只能堆砌一些干瘪的、毫无血色的抽象词语,写出的作文只会空洞干瘪、没有情感。可见想
象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富于创造性地写好作文的金钥匙。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可能性
1、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来看,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编的文章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文质兼美的散文,如《黄果树瀑布》、《燕子》、《爱如茉莉》等;有富有文化内涵的寓言、神话,如《自相矛盾》、《嫦娥奔月》等;有充满情趣的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诗歌,如《游园不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等……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想象,并进行小练笔训练,这将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另外,教科书中还有不少作品在文中留下了“空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如《穷人》、《半截蜡烛》、《嫦娥奔月》等这些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续写。
2、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来看,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入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影响下,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也逐渐增多,创造想象也随之日益发展起来②。低年级学生听了一个故事,让他们重新复述,他们往往是全盘复述,一字不漏;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复述时,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补充故事的情节,使故事的情节更生动,内容更丰富。从写作方面来看,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寓言、想象作文的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他们创造的欲望也很大。
3、从学生的学习要求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③另外,《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写作要求分别作了明确的要求:“写想象中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 ④、“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⑤《语文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事物。”⑥
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途径
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⑦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想象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如果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而想让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有所提高,那种可能性近乎渺茫。学生写作时如果没有想象力,其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就会空洞,立意也将陈旧不新。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写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想象力
众所周知,阅读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积累词汇、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培养想象、提高写作能力、丰富人生体验、提升人的素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可一说起阅读就有不少教师犯愁:许多孩子对阅读产生不了兴趣。其实许多学生不是对阅读不感兴趣,而是教师只是一味地口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少必要的牵引和指导,使学生的阅读没有方向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学生读书漫无目的,渐渐地便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童年阶段,童年应该是活泼天真、幼稚可爱、充满幻想的;是富有童心和诗意的。而儿童文学作品能让儿童保留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丰富儿童的情感,根据儿童阅读心理的特点,学生的阅读应从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每接手新一届班级,我皆先从童话、神话、寓言等趣味性强、想象力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品开始引路,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作品和书籍,如《魔法姑娘》、《屋顶上
的小孩》、《童话世界》、《中外童话故事》、《童话大王》、《故事大王》、《中外神话故事》等。在班级,我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购买一本或订阅一套,这样一来整个班级就有了近百本的图书,这是一个不少的数目,然后鼓励学生在班级相互传阅。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我把每天下午的20分钟自习课定为自由阅读时间,并且自己陪学生一起读。在读的时候,我往往很专注,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而自然地流露出喜怒哀乐的表情,并且有意让学生看到,让他看到你所看的书并对它产生兴趣,有一种想看的欲望。另外,我还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在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议家长每天晚上陪伴孩子读30分钟左右的书。为给学生有一个交流展示的机会,每周都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开展讲故事比赛、师生共读、交流体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令人欣喜的是随着阅读时间的延长,发现学生对童话、神话、寓言这些书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文学性更强一些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儿童文学》、《萌芽》、《少年文艺》等,有些学生读起了《杨红樱系列作品》、《智慧背囊系列作品》等,甚至还有些学生读起了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等。而在这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学生在享受着语言文字带给他快乐的同时,那些词汇、段落、结构已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出现在他们的作文中,同时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文明的言行和高尚的品格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也随之而提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想象
是否有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作文是否生动形象的保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如用眼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摸、用耳去听等等,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加入自己的独特情感,否则学生对观察的事物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就必然平平淡淡,毫无生气,没有真情实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经常把学生带进自然,去观
察、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丽。春天里我会领学生走进公园、走进野外去寻找春的足迹;夏天里我会跟学生一道享受蚂蚁搬食物的快乐、欣赏荷花的美丽;秋天里我会带学生去郊游、去感受秋叶的绚丽多彩……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如在一次《校园里的桂花》的写作练习中,我带着学生漫步在校园里,先让他们用心感受桂花的香味,同时边指导学生观察桂花边问:“你们觉得着桂花像什么?”“像米粒,可比米粒要小”“他躲在树叶中间就像顽皮的小孩”。“颜色呢?请大家接着联想。”学生就这样边看边想象,充满了情趣。而在这次作文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的语句。如:“一阵微风夹着一股香甜而浓郁的花香迎面扑来,直钻人的心脾。抬头望去,一株高大的桂花树如巨人一般挺立在那里,茂密的树冠像撑开的一把绿色大伞。走近一看,一团团、一簇簇碎金般的小花簇拥在一起,正躲在翠绿如玉的叶间顽皮地眨着眼睛,偷偷的打量着这美丽的校园......”“美丽的桂花树,你静静地伫立在这里,默默地倾吐着自己的芬芳,为校园撑起一方美丽的风景,在你的庇护下,我们快乐地成长。老师啊!您不就是校园里的那株桂花树吗?......”看,这就是观察、想象的魅力。由此可见,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只有启发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才会写出形象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才会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利用课文情节进行小练笔,训练想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它们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和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恰当地设置一些疑问,引导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充,然后对故事情节进行改写、续写和扩写,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游园不值》一诗,写的是诗人叶绍翁访友不遇,却意外欣赏到出墙红杏的故事,借以赞美春天。上这一课时,我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一些疑问引导学生去想象。诗人出访这天的天气怎样?他为什么要去寻访园主人呢?一路上诗人看到了什么?园子里该又是一番怎样的
美丽热闹景象呢?学生经过这样一启发,思维火花一下子被点燃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诗文进行扩写、改写。交上来的作文写得具体、生动而形象。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还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作文教学中,如果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能够迅速地唤醒他们沉睡的记忆,触动他们写作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很快地入情入境,进入想象写作状态。如在一次作文《温暖》的写作中,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傍晚放学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带伞的同学都陆续地回家了,没带伞的同学也陆陆续续地被家人接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我站在长廊里望着丝毫没有停意的大雨发呆……我启发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和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故事。而这种情境,学生平时有所感知,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表象积累,很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进行写作。从学生的作文写作情况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有学生写的是晚归的老师把伞给了自己,而老师自己却冒雨回家的事;有学生写的是要好的同学回家后给自己送来了雨伞;还有学生写爸妈出差在外,年迈的奶奶冒雨给自己送伞等等,细节的刻画十分生动,情节的描写十分完整,情感真挚而感人。有些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进入情境写好文章,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可以重现的特点将实物图片、音乐影像等进行组合运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我一边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家乡美丽的风土人情图片一边播放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来渲染气氛,通过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学生带进美妙的世界,在感受家乡美好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并唤起学生的想象,产生描写家乡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记忆表象,在此基础上展开新颖、合理地想象,使学生“神思”的翅膀飞得更高远。
5、精心设计作文题,培养想象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憧憬和幻想,富有创造力。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去引导、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唤醒他们的写作灵感,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十有益的。小学生对童话、想象和幻想类的文章情有独钟。在训练学生作文时我也是从童话开始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文具盒里的悄悄话》、《森林里的演唱会》、《会说话的猫》、《乌鸦上当以后》、《流浪的鱼》、《小猴逃学》等,这些文题趣味性强而想象力丰富,很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时还让学生根据某种假设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想象,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班主任》、《未来的……》、《太空的旅行》、《假如我有一双翅膀》等等。另外,进行看图作文写作训练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看图作文所提供的画面往往是生活中的某个特写镜头,里面有许多“空白点”,有“含不尽之意于画外”(刘墉《萤窗小语》)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积累·运用(一)的习作练习是一篇看图作文,画面中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学生在教师节这天给老师送礼物,仅此而已。不过,图中隐含了许多值得人去思索、去想象“空白”:学生为什么要给老师送花?她手中的花是怎么来的?她是什么时候送花的?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都可以根据画面内容来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他们的文章写得充实而具体、情感丰富而富有想象力。
三、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要求
“没有想象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江泽民)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而言也是非常的重要。可见培养学生丰富而生动的想象力,更是每一个人民教师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责⑧。前面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结合我个人的作文教学实际讲了一些方法,但是如何才能扎实有效地去做好这项工作呢?我认为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1、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写作欲望。好奇心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促进想象力发展的主要条件。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新奇感,总是问这问那,不厌其烦,有时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因为烦或认为这些问题没有意义而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而要积极地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我经常故意设计一些新颖的作文题目,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提问,去探求,去想象,去思考。甚至在学生的日记练习中,我根据他们的好奇心强这一特点,鼓励他们写童话连载、写校园小说、写科幻小说和诗歌。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班级有近95℅的同学都坚持了下来,日记写了厚厚的几大本。两年下来,班级的作文水平整体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习作在外屡屡发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2、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蓄表象。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亚里斯多德说:“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⑨只有脑中有丰富的表象储存,其想象力才会得到不断地提高,学生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在作文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我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还广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郊游野炊,实践调查等),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知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美丽,不断搜集丰富的原始材料,扩大自己的知识眼界,丰富表象储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这对他们写好文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人在产生想象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如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时,人的心情就会愉悦,会因之而产生一系列美好的遐想,这样人的情感就会影响到想
象力。更多的时候忧愁郁闷的情绪常使人想象可怕的情景,而乐观愉悦的情绪则会让人想象到一些美好的情景。“情景交融”就是这一道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写作。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鼓励学生积极走向生活丰富表象积累,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同时,我们自己也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紧紧抓住想象力培养这根主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多层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作文的王国里自由飞翔,写出血肉丰满,富有灵性的文章来。
参考书目:
①《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第284页 商务印书馆
②《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 第91页 董奇 浙江教育出版社
③④⑤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⑦《美学》第1卷 第50页 商务印书馆
⑧《心理学教程》 第129页 余柏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
⑨《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第8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