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规划

来源:智榕旅游


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十三五”规划 (公示稿)

惠州市交通运输局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一、规划概述

为实现惠州市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珠三角《规划纲要》九年大跨越的决定,抓住国家重要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惠州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惠州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惠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三五”规划》。

本次规划范围为惠州全市域,面积11185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上包括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

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基年为2015年。

二、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1、基础设施加快成网

“十二五”期间,惠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1)铁路与轨道

“十二五”时期,惠州市成功实现通高铁、通城际、通民航。至2015年末,惠州市铁路、轨道交通通车里程24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8.2公里,城际轨道交通里程33.3公里,京九铁路(广梅

1

汕铁路)88.9公里,惠大铁路59.3公里。

——高铁。2013年12月厦深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成为惠州直达深圳、潮汕和闽南地区的快速通道。

——城际轨道。2015年12月莞惠城际轨道建成通车,加速了深莞惠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进程,使惠州更紧密地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2)民航机场

2014年4月,惠州机场扩建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复,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2015年2月,惠州机场成功恢复民航客运服务,为惠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添了新的重要元素,进一步完善了珠三角机场布局。

(3)公路

“十二五”期间,惠州市公路网结构明显优化,密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公路通车总里程13475公里(最终以省交通运输厅核定为准),公路网密度120公里/百平方公里。至“十二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87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5.2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为3.79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4条出市通道,内通外联的高速路主骨架网络形成。

(4)港口航道

“十二五”时期,惠州市完成港口航道投资70亿元,比“十一五”增加130%。建成了荃湾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惠州市首个现代化集装箱专业码头)等3个项目,新增生产泊位7个。至 2015年末,惠州港(沿海)共有生产性泊位4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

2

包括2个30万吨级及2个15万吨级泊位,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拥有2个30万吨级泊位的港口。

(5)枢纽站场

——铁路场站。建成了厦深铁路惠州南站和厦深铁路惠东站。其中,厦深铁路惠州南站将规划成为大亚湾新区的起步区;厦深铁路惠东站将规划为商业、交通、物流综合服务中心。

——公路客运站。建成市汽车客运南站,将成为我市第一个实现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和城际轨道交通无缝换乘的客运站。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等级客运站30个,其中一级站场3个,等级站覆盖38%的乡镇,具备通客运班车条件的行政村候车亭实现全覆盖。

2、运输生产转型升级 (1)综合运输量

“十二五”期间惠州市客运、货运不断发展,客运量保持稳步增长,公路运输仍占主导。预计2015年全社会客运量达8153万人次(从2013年开始新统计标准中不含出租车、公交车)、客运周转量达814959万人公里。货运量达24173万吨、货运周转量达440亿吨公里,分别较2010年增长113%、96%。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7133万吨、27万TEU,分别比2010年增长52.7%及 5.2%。

(2)运输装备

“十二五”期间,惠州市运力结构及装备不断发展变化,机动车拥有量持续上升,2015年,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

3

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87.5%。营运客车的中高级客车比重提高到96%,营运货车中大型车比重达到30%,机动船的总载重、载客量分别达到511536 吨位、1026客位。 (3)城市公交

2013年,惠州市成为广东省首批创建公共交通示范城市。2015年,全市拥有公交车2228标台,比2010年增长14.5%。全市共有公交线路168条,其中快线4条、干线129条、支线35条。惠城区万人拥有公交车9.8标台,日均公交出行人数达51万人,公交分担率为38%,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为93%,500米范围覆盖率为97.5%。 (4)旅客运输

公路运输方面。加快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道路客运班车1410辆,座位数49350个,已开通306条客运班线(含省市际、县际及县内班线),每日发车6579班次。全市拥有农村客运班车318辆,座位数9919个,已开通105条农村客运线路,每日发车1433班次,通达980个行政村,2014年底全市就实现了具备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客车的全覆盖。 (5)货运运输

公路方面。按照部、省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甩挂运输与多式联运,传统货运行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

水路方面。开通惠州至台湾海上货运直航航线,成为华南地区唯一由国务院批准可以开展对台小额贸易的口岸。开通惠州港首条跨省内贸集装箱航线“惠州-上海”集装箱直达班轮航线。

4

(6)邮政快递

到十二五末,全市共有邮政普通服务网点164个,村邮站845个,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建站”。全市有快递服务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260家,涵盖42个快递企业品牌,快递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超过90%。全市邮政行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格局。邮政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15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为19.8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业务收入为14.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7.7%。

3、行业管理规范有序 (1)智慧交通

2015年6月我市推出了“惠民交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实时公交等9大实时出行服务。2015年12月,市政府批复实施《惠州市智慧交通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年)》,加强了智慧交通顶层设计。完成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一张网”工作,基本实现ETC车道全覆盖。增设刷卡设备,公交和农村客运实现“岭南通”100%全覆盖。市级基准平台通过终端直接接入方式及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推进客运班车等重点车辆联网联控。

(2)绿色交通

2013年9月,惠州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十二五”期间,惠州市持续推广在公共交通上应用新能源车。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共有836台LNG公交车、337台纯电动公交车和106台气电混合型公交车; 1720台CNG出租车和150台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旅游包车、道路客运班车也积极

5

推广应用新能源车。2015年,建成5个加气站投入使用;26个点位、共217个充电桩投入使用。

三、客货运需求预测

根据形势要求分析和运输需求特征分析,通过数学模型预测未来特征年的客货运输总需求。预测2020年公路、铁路、航空客运量将达8870、1428、74万人,年均增速4.3%、9%、19%;公路、水路货运量达13808、19795万吨,年均增速5%、8.7%。预测港口货物吞吐量1.1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00万TEU,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和18.5%,城市公交客运量达280万人次/天,年均增长率达11.8%。

四、发展目标

——公路。到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4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超过800公里,实现所有乡镇30分钟上下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5%,农村公路网的安全通达性显著提升。

——铁路及轨道交通。构建纵横连通的高铁主骨架,紧密联系广深的城际交通线,使我市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和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民航机场。到2020年,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4万人次,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500吨,货邮通过能力达到6000吨。

——港口和高等级航道。到2020年,惠州港货物年通过能力

6

达到1.3亿吨,年吞吐量达到1.1亿吨,跻身全省亿吨大港行列;东江中、下游航道通航全部达到1000吨级(三级航道)水平。 ——公共交通。到2020年,惠州市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46%,万人公交拥有量达到16标台。

五、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1、高快速骨架网络

(1)高速铁路

全力推进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惠州段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广汕客运专线规划建设,缩短惠州至广州、深圳的时空距离,打造惠州-广州、惠州-深圳“1小时交通圈”,使惠州市成为国家高铁网上的重要节点。

(2)城际城市轨道

加快实施惠州至深圳城际轨道,谋划惠阳至惠东城际轨道,构建串联惠城、惠阳、惠东,联系深圳(前海)的快速城际交通走廊,加快深莞惠一体化进程,使惠州市更多城镇融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辐射范围。

规划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构建骨架交通走廊,重点连接城市CBD、惠州市中心客运枢纽、高铁惠州枢纽站(惠城南站)交通枢纽等重要节点。适时开展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启动惠州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建设。

(3)高速公路

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建成潮惠高速公路惠州段,形成珠

7

三角东岸至粤东地区之间的新的高速通道;推进河惠莞高速惠州段建设,接通东莞至番禺高速公路,构成惠州通往珠三角西岸的高速通道;确保武深高速公路新丰至博罗段如期建成,连接两条省际通道(武深高速公路仁化至新丰段、大广高速连平至新丰段),使惠州市拥有快捷的北上出省通道;建成从莞高速公路惠州段、汕湛高速公路清远至惠州段,规划建设惠州至韶关高速公路,完善惠州市北部高速公路网络,提高高速公路密度。启动河惠汕高速公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2、高效率干线网络

(1)国省道干线公路网

围绕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质量目标,实施国省干线上等级改造,使全市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95%。重点推进国道G205线博罗泰美至惠城三环路段等11个路段共303公里国省道升级改建(或)改造工作。

(2)普速铁路

实施惠大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纯洲进港铁路线工程,实现京九铁路与惠州港,为惠州港荃湾港区、纯洲港区煤码头以及中海油大亚湾一、二期炼油项目提供后方铁路运输通道。 3、广覆盖基础网络

(1)农村公路

以畅通、安全为中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集中攻坚无路面路改造、窄路面路改造及危桥改造。重点推进25个路段共343公里县道改造,其中完成改造16个项目111公里。

8

有序推进通行政村公路窄路面拓宽改造。加大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发展力度,到“十三五”期末,全面完成少数民族地区和通200人以上自然村3000公里道路硬底化建设。

(2)园区衔接路

以服务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旅游开发区发展为重点,加快建设园区衔接路,打通断头路、优化连接线,提高“最后一公里”服务水平。重点推动惠阳区良井至数码园公路(良湖大道)等85个共1171公里园区衔接路项目建设,投产30个项目共191公里。

(3)邮政基础网络

以中心局为节点、邮政网点为终端、便民服务站和村邮站的各位末梢,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布局,重点推进农村地区的邮政网点建设和改造。 4、高等级港航体系

(1)港口深水码头

加快惠州港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码头建设,进一步加强集装箱、煤炭、矿石、油品和粮食等专业化大型深水泊位建设。重点实施荃湾港区煤码头一期工程、荃湾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工程、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华瀛燃料油调和中心码头、碧甲作业区粮食码头、东马港区欧德油储公用石化码头与壳牌石化码头扩建等工程。

(2)高等级航道

进一步提升航道等级,推进惠州港马鞭洲主航道30万吨扩建工程、

9

东江河源至石龙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等2个项目建设。

5、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1)民航机场

高标准(远期规划为4E级民用机场)推进惠州机场二期改扩建工作,新建航站楼及相关配套设施,打造惠州市新的区域性门户枢纽。

(2)综合客运枢纽

规划建成惠州中心客运枢纽、高铁惠州枢纽站(惠城南站)、博罗县城中心客运站、博罗县园洲汽车客运站、仲恺高新区客运站、惠阳区高铁站客运中心枢纽(惠州南站)、龙门县汽车客运总站7个项目,配套建设综合客运枢纽场站中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保障公共交通服务设施与枢纽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使用。

(二)提升综合运输服务 1、公共客运

(1)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构建(城际、城市、县乡、镇村)四级客运一体化网络,规范层级间运输接驳管理,提升接驳效率和换乘体验。继续巩固深莞惠三市运输服务成果,结合新增轨道交通线网,进一步优化调整现有跨市公交线路,按需新增调整跨市公交线路。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契机,完善城乡一体客运服务,推进城镇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

10

(2)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完善公交枢纽站和首末站体系,加快公交站亭建设,对惠州市区新建和改扩建的的主干道同步规划建设港湾式停靠站,符合条件的其他主干道实施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改造。加快城市公交换乘枢纽及场站建设,“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建成公交换乘枢纽4个,新建或升级改造公交首末站10个、停保场4个,提高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实现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目标。

推进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布设公交优先车道、单向干线和公交逆行车道等优先车道,2016年市区新增公交专用道或优先车道13公里,到“十三五”期末达到55公里。

依托西湖、东江等内河陆域的旅游特色资源,进一步提升发展东江游,发展为市区渡江水上巴士。

(3)农村客运均等化发展

继续巩固农村客运三个百分百成果,根据建制村调整及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情况,及时开通班车(含农村道路客运),实现“路通车通”。增加农村客运班线覆盖广度和深度,加大对农村客运站(亭)建设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双向候车亭。

(4)水路客运蓝色发展

依托惠东巽寮湾、大亚湾海滨特色旅游资源,继续发展沿海滨海客运和游艇旅游业,开辟惠州珠三角核心区域的特色滨海旅游航线。

11

2、货运物流

(1)加快货运转型升级

增强惠州市港口物流节点作用。以海港为龙头,以内陆公路、公路为分枝,构建以港口为中心,多式联运紧密衔接的港口物流体系。构建集装箱运输体系,延伸港口产业链,拓展增值物流服务,加强港口与区域内产业互动及商贸融合。推进“港站一体化”,实现港口码头与铁路货运站无缝衔接,为铁水联运创造条件。

(2)完善城市配送体系

联合邮政等有关部门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规范物流快递配送车辆管理,给予快递专用车辆城市通行和作业便利。鼓励货运枢纽站场升级完善城市快递配送功能。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等物流快递配送组织新模式。

(3)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

与邮政部门联合推动城乡快递服务,统筹利用农村客运服务、邮政服务等资源,从邮件代运、物资配送、仓储服务、金融服务和票务代理等五个方面推进,建立综合的便民服务平台。研究利用农村客运服务,特别是市到县、县到乡(镇)的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利用邮政服务网点,开办票务代理、代缴费、代办ETC卡等综合金融服务;借力大型快递企业专业服务,实现海产品、农产品等鲜活产品全程冷链快递服务,形成更有效率的快递物流运作模式。

12

3、邮政快递

推进机场、汽车站、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公交枢纽站、港口码头的邮政和快递功能区建设,实施快递“上机上铁”工程,建设区域性快递分拨中心。引导快递企业利用农村客运站、货运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立仓储场地、小型快递分拨中心和物流建设中心,完善快递网络。推进邮政、快递与交通运输企业资源整合、共享,共同发展。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快递电商、中小企业物流联盟延伸农村经营服务网络,推进物流快递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村物流装备,提升末端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加强邮政快递行业管理,确保快递业诚信、安全、有序发展。

(三)智慧绿色平安发展 1、智慧交通

贯彻实施《惠州市智慧交通建设发展规划(2015-2020年)》,建设交通大数据、交通政务管理决策和公众服务平台等3个智慧交通平台。

建设市级物流信息基础交换网络和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省平台、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政府信用信息系统的联网,提供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

2、绿色交通

坚持低排放运输装备优先应用。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运输车船,并同步开展充电充气设施规划建设;应用液化天然气、

13

压缩天然气汽车于城市出租车、公交车、重型货车、港口集装箱车辆,鼓励采用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开展物流(快递)配送业务,有序推进LNG动力船舶应用,引导高效节能港口装卸设备发展。大力发展机动车“绿色维修”,全面建立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制度,提升排放维修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工程机械、工程船舶等。增强船舶、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将充电设施纳入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套建设项目范围。

3、平安交通

夯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度体系。按照新《安全生产法》完善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一岗双责”等责任制度,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力度,正确行使“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手段,督促交通运输经营单位及时整改安全生产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完善督查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行业安全定期巡查制度,巩固企业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维持较高的安全警戒水平。

(四)开放合作区域一体

深化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贯彻落实《推进珠三角地区公路水路一体化实现“九年大跨越”工作方案》,对照实现“九年大跨越”目标,深化深莞惠河汕交通运输四个一体化(规划一体化、网络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加快推进深莞惠物流一体化。

推进深莞惠河汕五市交通运输一体化。落实深莞惠河汕五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签订的工作协议,加快推进深惠城轨、赣深客

14

专、厦深沿海高铁通勤班列等轨道交通对接;启动河惠汕高速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推动国道G205及省道S120等国省道的改造;开展深惠汕三市水上旅游客运、深圳坪山新区与惠州大亚湾等跨界公交对接,打造深莞惠+河源、汕尾便捷、安全、有序、经济的交通出行环境,不断深化实现五市交通一体化进程,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交通运输先导保障。

六、投资用地匡算

“十三五”时期惠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854亿元,是“十二五”完成投资640亿元的1.3倍。惠州市“十三五”期交通建设项目共需用地约20.3万亩。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