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

来源:智榕旅游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
高一历史试题
组卷人:万文君 2016-12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1917年的4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回答是(
A.罗曼诺夫王朝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工兵代表苏维埃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2.唐高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 )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3.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

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 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

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5.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

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中“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所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

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7.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8.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

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9.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十六万八千人 B.约七万五千人
C.约四万五千人 D.约八万五千人
10.苏格拉底是雅典卓越的思想家,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检察官指控,罪名是煽动青年、不尊敬城邦的神。经过抽签选举的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苏格拉底为自己进行了辩护,陪审法庭经过两轮投票;最后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结果的公正
B.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C.公民的社会政治素养与民主无必然联系
D.古代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有内在一致性
11.《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12.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13.朱塞佩·格罗索在《罗马法史》中指出:“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这种扩张自然而然地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

层面上来。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都自然地同这种贸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商业繁荣自然

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材料中“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

法律关系”应该是(
A.习惯法 B.成文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1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C.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D.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15.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16.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

B.

C.②③

D.③④

17.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下列各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



的朝廷”的是(



A.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割地和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
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

18.某中学历史教师组织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堂讨论。同学们对其先后颁布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做了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两个纲领都体现了农民的诉求 B.乙同学:二者都否定了封建剥削制度C.丙同学:纲领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丁同学:两个纲领都不符合时代潮流
19.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 内乱毁梦”是因为( )个篇章。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曾国藩率军镇压
C.发生了天京变乱 D.清政府“借师助剿”
20.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21.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500

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2.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

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

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1945 8 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

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24.南方网记载,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

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 分)
25.(2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 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门下,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1)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6)
(3)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
(4)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趋势?(3)

26.26分)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 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
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联邦政府的分权……,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 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中叶,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6)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的联邦制是如何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9)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8)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3)
福州格致中学(鼓山校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模拟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组卷人:万文君 2016-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A

C

B

C

C

C

C

A

D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B

D

B

A

B

C

A

A

A

A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6分)



(1)表现:“突破性创新”指科举制度的创立(2);“渐进式创新”指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确

立。(2分)

影响:科举制度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大了统治根基,有利于巩固统治(2分);它

标志着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也是官僚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的表现。(2分)

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2分)。

两者均为以后历朝所沿用。(1分)

2)变化:三省六部制有名无实,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3

分);二府三司互不统属,进一步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

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3)

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3分)

(此问回答史实共4分,说明共2分)

4)趋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3分)

(回答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不给分)

26.26分)

1)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2分);

王权实际上主要表现为行政权。(2分)

架空: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2分)

2)制衡: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纵向分权(3分);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等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3分);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

律,有一定的自治权。(3分)

3)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逐渐处于统而不治(2分);

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2分)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但光荣革命毕竟是新旧贵族和资产

阶级妥协的产物。(2分)

德国是通过普鲁士领导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2分)(4)主题:近代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任意回答一点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