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概率的进一步认识》、《相似图形》、《投影与视图》、《反比例函数》 下册:《三角函数》、《二次函数》、《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四、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计算;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五、本学期教学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5.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6.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7.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8.加强培优补差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4)课后复习习惯。
9.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增设课题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A、B层次,分别布置中等、基础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第一周 (9.1----9.2) 第二周 (9.5---9.9) 第三周 (9.12—9.16) 第四周 (9.19—9.23) 第五周 (9.26—9.30)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 估算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3.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4.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5.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1课) 6.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7.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小时) 8.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课时) 9.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2课时) 1. 反比例函数概念(1课时) 2.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1课时) 3. 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的图像法比较(1课时) 4. 反比例函数k值与面积的关系(1课时) 5.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课时) 6反比例函数的复习(2课时) 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3课时) 2. 用频率估计概率(1课时) 3.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复习(1课时) 第六周 (10.3—10.5 ) 第七周 (10.8-10.12) 月考复习(1课时) 十一放假 1. 成比例线段(2课时)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课时) 3. 相似多边形(1课时) 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课时) 5.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课时) 6.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1课时) 7.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1课时) 8.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课时) 9.相似三角形的模型(1课时) 10图形的位似(1课时) 11.相似形的复习(2课时) 1. 投影(2课时) 2. 视图(3课时) 3. 投影与视图的复习(1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2课时) 1. 二次函数的概念(1课时) 2. 抛物线(1小时) 3. 顶点式(3课时)―二次函数的平移 4. 一般式(1课时) 5. 两根式(1课时) 6.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1课时) 7. a,b,c,△,对称轴,函数值的符号判断(1课时) 8. 二次函数的应用(2课时) 9. 用图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1课时) 10. 函数交点与二元一(二)次方程组的解(1课时) 11. 二次函数的复习(2课时) 1.三角函数的意义(2课时) 2.三角函数推导的诱导公式(1课时) 3.特殊三角函数值(1课时 4.三角函数的应用(1课时) 5.三角函数与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关系(1课时) 6.三角函数的复习(1课时) 1. 圆的概念—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时) 2. 圆的对称性(1课时) 3. 垂径定理(1课时) 4. 圆周角定理(1课时) 5.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课时) 1. 确定圆的条件(1课时)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时) 3. 圆的切线性质与判定(1课时) 4. 切线长定理(1课时) 第八周 (10.14-1018) 第九周 (10.21-10.25) 第十周 (10.28-11.1) 第十一周 (11.4-11.8) 第十二周 (11.10-11.14) 第十三周 (11.17-11.21) 第十四周 (11.24-11.28) 第十五周 (12.1—12.5) 第十六周 (12.8-12.12) 5. 圆内接正多边形(1课时) 6.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1课时) 第十七周 (12.15-12.19) 7.圆的辅助线添加技巧(1课时) 8.圆的复习(3课时) 9.几何证明(一)(1课时) 10. 几何证明(二)(1课时)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1课时)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课时) 14. 反比例函数及其应用(1课时) 15. 二次函数的复习(2课时) 1. 模拟试卷(一) (4课时) 2. 模拟试卷(二) (4课时) 3. 模拟试卷(三) (4课时) 4. 期末考试方法指导(1课时) 期末检测 第十八周 (12.22-12.26) 第十九周 (12.29-元.2) 第二十周 (元.5-元.9) 第二十一周 (元.11-元.15)
计划人:梁施丽
2016.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