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区公路选线方案探讨

山区公路选线方案探讨

来源:智榕旅游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10年第1期 山区公路选线方案探讨 陈遵行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州350001) 摘要以永安市埔岭至霞鹤公路段为例,根据山区选线原则,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较优路 选线环保 线方案,为山区复杂地形选线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山区道路中图分类号U412.24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海西大建设的推进,国家对多山岭重丘地区的福建省加大了投资力度。为了加快海西建设步伐, 必须加快公路一特别是山区公路的建设步伐。本项目为福建省永安市埔岭至霞鹤公路中的一段,是连 接国道205线与省道307线的重要干线,对永安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对路线 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现场踏勘,在K0+700一I(2+838.06段提出K、AK两个方案,通过比选确定较优方案。 1 地形地貌及主要技术标准 永安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属山岭重丘区,境内群山绵延。地处新华夏闽西隆起带和南北 构造系西褶断带与北西向晋江大断裂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是由雪峰一加里东、华力西一印支、燕山及喜 马拉雅山等多次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发育成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复杂,褶皱明显,断裂 发育。主要山峰有159座,山地面积26.7万hm ,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境内水系发达,集雨面积在 10km 以上的河流有73条。项目区沿溪两岸为丘陵地带,东岸多狭长的高丘陵,西岸则为较宽阔的低丘、 高丘,作层状分布。区域内的主要交通方式有永安市南互通连接线、省道307线、国道205线及泉三高速 公路。本项目路基设计宽度12m,全长11.42km,设计速度60km/h。 2选线原则 山区公路选线应充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注重环境保护,节省工程造价,符合地方路网规划,满足地 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确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为了使地形选线达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必须充分根据山区的地形、地貌,科学地进行线 形布设,以尽可能减小工程量和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山区公路地形复杂,选线过程中不应过分追求高指 标,如改善长陡纵坡和平纵组合能明显地增加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实际上,地质选线的深度和质量是山区 高速公路设计的关键,对路线方案有决定性的作用,不良地质段落应能避则避。 3路线方案比较 项目区地形陡峻,地质情况较为复杂,路线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路线更多地是在平面上适应地 形,平曲线较多,纵坡变化频率不高。本路段所经区域主要为山地,全线力求使纵坡平缓、均衡。测设中路 线纵坡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沿线规划工业园区的要求。在大湖镇区路段主要结合沿线 的建筑物及旧路标高进行纵坡设计,尽可能地采用较小坡度,以便于百姓生活出行方便与镇区开发。 K方案(K0+700一K2+838.06)起点位于K0+700,路线靠山坡布线,在K1+400处左弯后,跨鱼塘 沿控制点B17山丘东侧布线,在l(2+838.06处衔接在建的樟形中桥(离樟形桥起点1.05m),路线全长2. 13806km。AK方案(AK0+700一AK2+856.36)起、终点与方案K重合,测设桩号AK0 4-700,路线右弯后 沿山坳上行,接控制点B17,再沿山丘西侧布线,路线全长2.15636km,比K方案长18.30m(图1)。 从线形上看,K方案路线接人规划线,路线里程较短,平面线形较好,而AK方案路线里程较长,以极 限半径125m接在建的樟形大桥,平面线形较差。从经济的角度考虑,K方案土石方量大,在未考虑将来 场地平整的情况下,中心最大挖深为45.02m,而AK方案中心最大挖深为17.38m。且路线在地形地质复 杂区域,K方案路基工程多,弃渣极为困难,而AK方案避开深挖地段,减少用地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K .174・ 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OlO年第 期 方案与AK方案主要工程量见表1。 图1 某山区公路路线选线方案 表1 K方案与AK方案主要工程量比较表 从表1可知,AK方案路基土石方量比K方案减少了365 849m ,征用土地少1.96 hm ,征用林地少 2.23 hm ,工程投资节省1 229.2419万元。同时,对于地形、地势复杂的路线区域,AK方案避免了深开 挖。所以,AK方案具有工程投资省、工程施工难度小、对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 4结语 路线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公路路网结构的合理性、汽车运营的安全舒适性、线形指标的优劣、工 程造价的高低、地形景观的协调等。在进行山区公路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到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 设计中,应注意环保,重视地质勘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本路段地形复杂,平面采用较低线形指标,不盲 目追求高标准,避免深挖高填,以减小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工程设计达到了节能、环保、节省用地的 目的。因此,推荐AK方案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王颖.浅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原则[J].北方交通,2008(9):3~4. [2]谢亮.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认识[J].吉林交通科技,2007(4):15~17. [3] 梁新德,刘长江.山区道路选线探讨[J].山西建筑,2009(9):296—297. [4】刘美健,乐熙海.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探讨[J].建筑与发展,2009(9):94—96. [5]施建国.以实例浅谈山区公路选线设计[J].科技风,2009(9):112—113. [6]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 李强,刘守良.公路设计的新理念[J].辽宁交通科技,2006(7):23—24. [8]焦建华,王晓楠.浅谈公路线形的适宜性问题[J].山西建筑,2008,34(2):280—281. [9]麻一丁,艾长发.复杂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思路和体会[J].中外公路,2008(8),28(4):1~4. [10] 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1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