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_化学与生活_课程中环境保护专题的内容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_陈腊生

_化学与生活_课程中环境保护专题的内容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_陈腊生

来源:智榕旅游
MODERNEDUCATIONSCIENCE2009年第2期

《化学与生活》课程中环境保护专题的内容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

陈腊生1

(1赣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江西

赣州

张世勇2余建平2

341000)

341000;2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要:“环境保护”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化学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新课程开设的

《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中的“环境保护”专题,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关系的同时,使他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科学素养。本文对“环境保护”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教学策略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环境保护;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74-02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精选大量图画,设计多种活动

本专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而且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科书大力改革呈现方式,精选大量图画,设计多种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查找资料、实验探究、调查参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成果制作等学习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3.紧密联系生活,指导应用于实践

本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不仅注意帮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在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培养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判断、进行处理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特点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学习跟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有关。化学学习的这种特殊过程可体现在如下方面:化学学习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特殊认识过程;化学学习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化学学习要运用独特的词汇和符号系统;化学知识繁杂难记,但有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化学学习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科技、环境等。

《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环境保护”内容的学习过程特点主要可体现如下方面:第一,从学习内容看,是在义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新课程开设了《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课程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环境保化学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护”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

部分。本专题内容应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让学生深化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识,并利用化走向生活”

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与解释,寻求解决的途径,体会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

。笔者设计开发了“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并在

[2]

中学进行了教学实践,下面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环境

保护”专题的内容、学习过程特点,教学策略作初步探讨。

一、学习内容分析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联系,高中化学新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中的“环境保护”专课程开设的《

题,主要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资源和垃圾资源化等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关系的同时,使他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其主要内容结构如下

[3]

:本专题内容有以下特点:

1.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体现化学视角

关于环境保护,学生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都接触过。本专题在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方法、水体污染的危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白色污染的危害等内容时,突出化学科学的视角,以相关的化学知识作为载体,重点介绍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

收稿日期:2009-02-18

作者简介:陈腊生,赣南师范附属中学;张世勇(1980-),男,江西萍乡人,赣南师范学院讲

师,硕士,从事化学教育研究。

74

务教育阶段后兼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作为公民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知识;第二,从学习手段看,重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习整合,体现化学学习网络化和多元化,也强调化学实验、化学语言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三,从学习方式看,摆脱传统学习的弊端,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互动性较强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落实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并不是同一维度上的,它们反映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这三种价值取向相互并行而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4]

些知识往往是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获取的,如网上搜索、查找书籍等),笔者组织学生参观考查了桂林市七里店污水处理厂。对有关污水厂设计、规划、建设、投入生产全过程进行了解,接着在技术员的解说下对污水处理各个环节进行考察。了解了生化法、物理法、处理污水的全过程,见识了污水变清的变化过程,同学们手拿笔和笔记本,边听技术员的介绍边记录,还不断提问和回答技术员的提问,也有同学用数码相机拍下参观过程的照片。同学们完成参观过程中发下的工作单,写下心得体会。通过参观调查活动体验,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探究方案,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提出个人见解与方案,为小组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经过对相关主题资源的学习,查收、分析、整理资料,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生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获得探究乐趣,同时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三次实验探究。如在“爱护水资源”主题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对以下三方面做了实验探究。

第一、明矾净水的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在没有自来水的边缘地区,井水、河水是生活水的主要来源,当水比较浑浊时,人们就向水缸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过段时间水缸底部会出现絮状物,水变清澈了。这其中含有什么化学原理呢?再引导学生将混有少量泥沙的浑浊水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一支不加试剂,一支加入少量明矾,振荡。静置,比较现象。引导学生从絮状沉淀和水变清澈的现象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吸附杂质使水变清澈。

第二,利用肥皂水定性检测硬水。以锅炉里的锅垢引起锅炉爆炸为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钙镁离子与这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往六孔井穴板中分别滴加自来水、食盐水、蒸馏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镁溶液,肥皂水;再往每个井穴中加些肥皂水,观察变化。引导学生从钙、镁离子溶液中出现的絮状物,不起泡沫等现象比较科学抽象出肥皂水与钙镁离子生成沉淀的化学原理。

第三,用multilogpro(也称手持技术)检测漓江水质。2004年公布的《上海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当前中学化学教学“推行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图形计算器或掌上电脑(掌上实验室)和传感器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之中”。在环境保护专题教学中可将学生分小组利用multilogpro仪对江河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使用multilogpro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完成对江河水质的pH值、电导率2个指标的分析。从pH值分析江河水的酸碱性,从电导率判断漓江水体中离子含量的情况。

(四)成果制作与交流

(下转34页)

。因此,这三种学习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某次教学

活动中,而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灵活地把教学引向深入,做到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环境保护”内容的教学策略探讨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化学新课标就提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建议,“环境保护”作为《化学与生活》选修模块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探讨在“环境保护”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查找获取资料

查找获取资料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完成主题学习或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就需要查找收集一定数量的资料,然而并非所有的资料都行,只有与主题相关的,能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料才可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找获取资料,一是从教材、课本、图书馆书籍、报刊杂志上查阅相关知识资料;二是从互联网上搜索;三是从教师、学习伙伴、社会组织等获取资料;四是从日常社会生活中观察和测量,记录有关数据、资料。如在“垃圾资源化”主题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查找获取资料,垃圾处理的原则、常用方法和利弊;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废旧电池的危害及解决途径;医疗垃圾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废弃塑料的危害、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困难等。

(二)参观调查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提倡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到社会生活、生产实际中进行参观调查,体验生产生活实际。比如到一些化学科技馆,科研机构进行参观、到社会上一些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调查等,但切记参观调查要紧扣教学内容,勿使参观调查活动游离于化学学习活动之外。如在“爱护水资源”主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污水处理知识的理解,获得一些实践性知识(这

75

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达到了大众化的水平,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却出现了问题,毕业生找工作难,出现了结构性失业,教育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出现了失调。

[3]

教育发展战略无不把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作为重要目标。

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1%,欠发达国家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84%。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到2002年为3.41%,

[5]

要求义

务教育均衡很好,但是必须注重地区差异,真正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美国经济发达,它关注的不是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而是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这个区别当然在于两国国情的差异。其三、在“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这一目标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而美国的战略目标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要求改进学生的成就,增强成年人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实际意义很强。

(二)中美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比较给我们的启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历来趋于综合性,即注重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世界。这样一种文化特质和思维方式反映在治国兴邦上,决定了中国人特别注重从战略的层面观察和回答问题。但中国把教育放在战略地位上来研究的时间还很短,政府颁布的一些教育文件、提出的战略发展目标也难以落到实处,中国的教育发展研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突破。通过对中美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1.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应该做到宏观和微观结合,有具体的指标可导。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2061计划》一直到2002年发布的《2002-2007战略规划》,无不如此。

[4]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收取学费等多种途径确保教育经费的充足。参考文献:[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tent_623645.htm.[2][3]

陈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发展战略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5.

现代教育研究院信息部.21世纪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策略选择—“教育发展国际论坛(2004·北京)”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5,(1).[4][5]

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19.

新疆大学科研处.教育的“战略”地位与“略占”地位[EB/OL].(2005-08-31)[2009-01-11].http://www.srd.xju.edu.cn/news.aspnewsid=1021.

责任编辑

.(2007-05-18)

[2007-05-23].http://www.gov.cn/zwgk/2007-05/23/con-

2.教育发展必须着眼于时代的要求。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人们对知识经济时代认识的深刻,这一点会有更深的体会。正是对这种时代的深刻把握,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

(上接75页)主题教学完成后,学生分小组将在主题学习过程、收集的资料、得出的结论、学习体会等制作成为电子作品,展示成果的形式不限,实物、Word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网页、动画均可。电子作品应体现以下指标:思想性,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主题明确,能够科学表达完整的意义;创造性,题材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合理,原创成分高;艺术性,版面设计生动活泼,色彩搭配协调,表现风格引人入胜;技术性,能够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合理充分地运用特效处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各个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作品制作的成果和喜悦。成果的交流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如报告会、展览会、辩论会等。参加成果交流的参与者可以是本校老师,学生,家长,教育科研院所专家等。在评价时应强调定性与定量、形成性与终结性、自评与他评良好结合。

[5][4][3][2]

参考文献:[1]

王祖浩,王磊主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78.张世勇,闫淑惠,黄

.“环境保护”专题学习网站的建

设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4:72-74.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88.

王祖浩,王磊等.化学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6-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4.

责任编辑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