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球化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全球化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智榕旅游
全球化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经济上的强大就代表国家的强大,尤其在和平的年代,不再是武力决定一切。当一个国家的产业强大而带动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那就是一个国家强大的表现。而如今全球化的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了,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离不开的一个强大趋势就是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不仅仅代表了世界各国的互通交流更加密切,也说明了经济发展离不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贸易,一个国家不可能自己飞速的发展,都是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进程。但是很多经济学专家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

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认为,全球化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可称为经济全球化,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第二层是环境方面,在空中或海洋里远距离的物质传送,影响全球环境,包括艾滋病、酸雨等对全世界的影响;第三层是军事全球化,使用武力的危险促使了军事上的联系;第四层是社会与文化的交流,包括宗教的传播和科技知识的推广;第五层体现在其他领域,如政治、法律、娱乐、时尚和语言等方面。他将经济全球化放在全球化之首,可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国际经济学家哈瓦那会议上国外专家认为: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复杂的和充满矛盾的进程 但也有些代表认为 全球化是当代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机制运行和跨国资本急剧积累的一种形式。与会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 对经济全球化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在争论中, 大家都同意这样的意见, 即在为使发展走上正规而提出选择什么途径的建议时, 不仅要对经济事实的现象层面作出分析, 而且还要找出不发达与在世界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不平等之间的因果关系。[1]

国内有很多学者对全球化经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黄亚生:“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 但这种自由不是只存在两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而是全球所有国家形成贸易网络,每个国家都有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交流。对于经济全球化,还有专家认为,黄卫平:“全球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它表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经济全球化,从总体上说对各类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结果却有中心-外围结构的存在,利益天平是倾斜的。应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但同时也有可能因此而付出代价。在今天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有的国家或地区从它们的内部条件出发,只能是国际政治经济事件的接受者,有的国家和地区从其内部条件和对外联系出发,则除了具有接受者的身份外,还具有国际政治经济事件制造者的身份,在国际经济环境中这类国家和地区除了被动的一面之外,更具有主动的一面。”即是全球化需要双方同时都接受这个趋势,不然被动并不会从中获得很多的收益。还有专家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他认为:“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其磅礴之势改变着整个世界。从体制上讲,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扩张,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全球生产力,因为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性。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带进了国际分工的全球生产体系,并且使得国际分工越来越趋向于国际专业化生产,这是因为分工取决于市场的范围,市场范围越大,分工就将越是深化。从全球福利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是造福于整个世界的,因为分工可以导致财富增长。”

我对于经济全球化也有自己的观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融合过程,其特点是:建立在以科技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生产、流通、金融的国际化,以及因此引起的全球社会方面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新型的国际关系正在形成。[2]目前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贸易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通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确快速有效,却也让我们发展中国家体验到了各方面的挑战。所以全球化是一个合理的悖论: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又有分裂化的倾向。全球化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存在其背面和反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全球分裂。全球化的背面和反光,就如同白日的月亮即白昼之月,虽然无法真切看见,但是确实存在。但是,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阻挡,置身其中的国家等行为体只有充分利用全球化创造的一切便利,发展自己,趋利避害。[3]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全球化经济体制下被动的产业,同时在政策上国家政府也需要真正站出来支持一些在全球化经济下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国家辅助他们,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产业的优势。我们也注意到了,全球化大势下,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好处,但也带给他们经济上不小的冲击,区域经济两极化,尤其是在较为贫穷的国家里,富裕的城市依旧富裕,贫穷的城市依旧贫穷。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它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全球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热切关注的热点。[4]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调整适应全球化的进程,进而跟上世界的脚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历史进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地理大发现。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发生巨大变化,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在高科技推动下的全球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与帝国主义抗争,逐步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命运,获得了独立,经济有了发展。但是,它们并未完全摆脱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与控制的境况。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和客观要求,国际间的合作,高科技经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又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样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走科教兴国道路,加强国际间合作,力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地位。[5]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并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会发现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综合结果和外在表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随后,对邓小平从功能目标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经济全球化问题不仅与资本主义相联系,而且与社会主义相联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趋利避害。 面对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质上是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化的现代化的民族发展道路。为此,我们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际通则的统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与实践运动的统一;实现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实现巩固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与利用资本主义发展成果的统一。[6]所以全球化经济下产业的适应调整时十分重要的。我们以目前最为红火的动漫产业为例。下图是我国动漫市场现状,可以发现国产动漫占得比例少之又少,而日本动漫却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经济全球化下,国外动漫市场对于我国的冲击是很大的,动漫产业需要自己谋求出路,就是要学习国外动漫产业的营销发展方式,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以更快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大潮。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出动漫产业需要各个国家互相交流,以加快自己国内产业的发展速度,即是以国外力量拉动国内产业发展,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优势,以外需带动内需。在动漫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的今天,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对抗国外产业的竞争力和谋求自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有

更好的发展。所以通过动漫产业的例子我们可以明白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和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抓住机遇,防范风险,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企业自己的竞争力。经济全球化过程不但不会危害中国的经济安全,而且将有助于早日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7]

全球化经济发展对于国家安全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实,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的产业都融入了世界的大家庭中,必然造成了本国产业产权受到国外产业的威胁打压,毕竟每个国家优势产业不同,各国优势产业必定会打压其他国家的相同产业。这其中就需要本国产业自己反思,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上站稳自己的脚跟。所以通过研究经济全球化发展,可以分析国家安全的经济潜在威胁因素,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保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清世界形势,分清经济大势走向,抓住有利的机会发展自己的产业经济,提高国家经济效益。

References:

[1]. 张家哲, 全球化和发展问题, in 第二次国际经济学家哈瓦那会议2000: 哈瓦那. [2]. 陈胜昌. 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影响.

[3]. 王哲, 白昼之月,全球化的背面和反光——评《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 改革与开放, 2010(16).

[4]. 刘艺新,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初步认识与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 [5]. 黎昌,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 [6]. 邓斌,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南师范大学. [7]. 陈伟, 经济全球化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