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家乐”民俗旅游的发展与思考

“农家乐”民俗旅游的发展与思考

来源:智榕旅游
生态产业

2017年第3期

115

 “农家乐”民俗旅游的发展与思考

李 韵   万远英

(西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是创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加快农业现代化、

构建美好宜居农村、确保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对落实发展新理念、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家乐”;民俗旅游;“三农”问题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7-03-0115

一、我国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的现实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涤荡心灵,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业持续升温,城市居民向往着“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独特体验,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农家乐”民俗旅游应运而生。“农家乐”民俗旅游不仅带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是创新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大力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发展农业的支柱产业。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既是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需要,也是大力贯彻“十三五”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方针的体现。

二、“农家乐”民俗旅游的目标市场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撑扶持和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农家乐已经受到广大游客的普遍欢迎和认同,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农家乐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格局,已然成为我国乡村旅游中最具有生命的旅游形式,受到广大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现代城市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方式。城镇居民渴望感受乡土气息、回归真山真水的体验,追求返璞归真、宁静致远的意境,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成为很多都市人的梦想生活方式。“农家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面向广大群体。青年人能够农事体验与乡村娱乐相结合,中年人舒缓身心、放松自我,少年儿童感受乡村淳朴的科普教育,老年人能够健身疗养与休闲。随着近些年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加之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2.5天休假模式,都为城镇居民参加“农家乐”民俗旅游提供了经济上和时间上的保证,增加了“农家乐”民俗旅游的潜在旅游者,扩大了“农家乐”民俗旅游的目标市场。“农家乐”民俗旅游将成为中国城镇居民周末、黄金周出游

的主要旅游形式。

三、“农家乐”民俗旅游的发展契机

“农家乐”民俗旅游的显著特点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购农家物”。原生态的风景体验和清新怡人的空气让久居在工业社会、习惯城市雾霾的现代人有别样的感受。“农家乐”的另一个特

点是选址大多在城郊结合部或是旅游较为成熟的区域,交通便捷,能够有效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再加上“农家乐”收费合理,性价比较高,对城市工薪阶层有很大的吸引力,满足了城市人回归自然悠闲度假的情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淳朴勤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

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是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和切入点,能够加快农村产业融合、促进美好乡村的建设、增加农民的收入,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典型,它的发展正是基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私家车的购买力大幅度提升,2016年我国私家车总量达1.46亿辆,意味着每百户家庭

就拥有36辆私家车。加上全国公路网的形成,城市、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自驾游的兴趣猛涨等,都给“农家乐”民俗旅游提供了发展契机。

四、“农家乐”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农家乐”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以下6种类型:(1)农家园林型。以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等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是“农家乐”的开端。该类型依托家庭园林、盆景和苗木生产等,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赏景、购花木,同时附带餐饮、娱乐项目。(2)

(下转第114页)

·115·

1162017年第3期生态产业

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的建议及做法

朱友俊

(江苏省响水县国土资源局,江苏 响水 224600)

摘 要:本文以把握好基本农田划入划出的要求、做好摸底调查和举证工作、做好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潜力

的测算、做好与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衔接、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组织实施5个方面来分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及做法,为以后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建议;做法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7-03-0116

按照国家要求,结合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省农业委员会的意见为更好的推进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本人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本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几点建议。

1.把握好基本农田划入划出的要求1.1 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1.1.1 市区及县城周边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达到县(市、区)平均水平以上的现有耕地。

1.1.2 交通沿线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达到县(市、区)平均水平以上的现有耕地。

1.1.3 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1.1.4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的其他应当划为和优先划为基本农田且尚未划入的耕地。

1.2 可以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1.2.1 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中计划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

1.2.2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认定的遭受严重污染无法治理的耕地;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活动严重损毁无法复垦的耕地。

1.2.3 不符合地类要求的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1.2.4 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其他农用地,包括可调整的林地等。

2.做好摸底调查和举证工作

2.1 明确采用的基础资料。城镇周边现有耕地应以2013年完成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最新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耕地等别补充完善成果和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等为基础。

2.2 明确调查方式。采取内业分析和外业调查的方式。

2.3 明确调查的范围。一是对于划入的图斑的调查。划入图斑分为城镇周边的一般耕地和其他范围地区的一般耕地。城镇周边为关注的重点。二是对于划出图斑的

·116·

调查。即已划定基本农田中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图斑。包括坡度大于25度的坡耕地,污染无法恢复治理的耕地,实地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硬化或者耕作层破坏的设施农用地、耕作层破坏的林地和园地等。

2.4 明确举证材料的范围。对不能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城镇周边、交通沿线耕地,举证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属于批而未用的、属于生态建设需要纳入退耕还林、属于受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省政府和同级部门出具的社会经济发展证明材料;此外还认可已征收的、已通过用地预审的、未实施的不稳定耕地、过度零星分散的耕地或周边都是建设用地、其他非耕地。

3.做好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潜力的测算为避免出现资源和任务不匹配的情况,省政府要求各地结合本次工作对本行政辖区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提出各地的潜力。耕地保有量潜力,应以纯耕地面积为基础,扣除已纳入国家和省批准的生态退耕的耕地、受自然灾害损毁或者污染且无法恢复的耕地、加上质量较好的可调整地类。基本农田潜力,应在2013年已完成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扣除现状基本农田中质量达不到要求,加上应该划入的一般优质耕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潜力分析将为规划调整任务的下达提供重要的依据

4.做好与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衔接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5〕18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求,本次划定工作与上两轮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最大的区别为:上两轮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依据完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上图落地工作,本次要求划定工作和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是同步推进的。潜力摸底和方案的编制要走在规划的前面,为规划下达目标和确定布局提供依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编制工作完成后要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基本农田划定将依据规划调整工作确定的建设用地布局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布局,组织实施划定工作。同时承担某行政辖区两项工作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