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教学效果并未因技术手段的更新而产生较大的提升。如何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应深刻分析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势与缺陷,多方努力以完善多媒体课堂教学。
标签: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悄然走进高校课堂并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弥补了许多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其地位日趋重要。但在将多媒体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以其独特优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载体,吸引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避免传统单一文字展示和说教带给学生视觉及精神上的疲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需要不断调整展现方式,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教学内容,并达到巩固目的。
2.有效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虽然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但仍然为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进行个性化教学。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来创造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
3.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的直观表现力,节约了教师课堂板书和讲解时间,留下更多时间安排其它诸如增加课堂的知识和信息量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内容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4.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将授课内容发送到校园网上,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还可以
在网上进行辅助教学、辅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使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挖掘优秀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同时促使学生增强自我教育意识,形成上课认真听、快速记,课余通过上网解决遗留问题的好习惯,使教育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高校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由于在认识层面上的片面和操作层面上的不当,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偏重关注技术问题,淡化教育本身,偏离教育教学原则等问题,以致于优势与缺陷并存。
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良莠不齐,成了教材的“翻版”
课件质量不高是引起教学质量问题的基础性因素。由于制作技术的匮乏,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第一,课件制作“花俏”,华而不实。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美感,通过制作大量带有动画、图片、音乐的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兴趣,高频率的点击,往往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掌握知识转移到视听享受,从而冲淡教学主题;第二,课件制作简单化,全盘照搬教材内容。此类课件缺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仅通过单一的文字形式重现教材内容,更有甚者,将教材或讲稿内容直接扫描搬到课件中,整个课件成了教材的“翻版”,既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忽视板书、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板书的应用,使得有的教师对板书的应用水平呈下降趋势,有的教师对着电子屏幕照本宣科,语言表达能力有所下降。总之,对多媒体的过分依赖,使得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课堂驾驭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或停电,就没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3.师生情感交流少,课堂教学“冷漠化”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的双边活动。多媒体课堂教学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师生缺乏教学互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滔滔不绝地宣读课件内容,不走动,不与学生互动,无法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缺乏主动站到讲台前,与学生交流的意识。在课堂中扮演着“播音员”的角色,学生则是安静的“听众”。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4.忽视教学内容整体优化设计,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
有些教师追求大容量、大信息,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设计,重点不突出,加上课件传输信息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大,忽视学生的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缺乏思考时间。有学生评价:多媒体像电影一样,太快,一闪即过,信息量大,知识点记不住,来不及记笔记;有些内容还没完全理解就过去了,思维速度落后于放的速度。
三、对策:对症下药,克服不足,完善多媒体教学,提高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引起高校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实行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
1.定期开展教师培训,保证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
学校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和指导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是使广大教师能熟练掌握精心设计和制作技术,杜绝劣质课件流入课堂,二是提高对购买课件的技术处理能力,根据本校、本专业、本课程的授课实际作相应技术处理,扬长避短,避免”拿来主义”和一味照搬照套,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掌握好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尺度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一定要遵循“最佳效果”原则。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课程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不是每门课、每次课都必须使用它,有些课程或某些教学内容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反而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多媒体毕竟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保证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遵循“为我所用”原则。即“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比如结构图表、流程图、模型图片、过程演示、实况录像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有着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而对于逻辑推导占主要内容,或者师生面对面情感交流要求较高,以及需要教师现场灵活变更教学方法的教学内容,则要审慎选择多媒体教学。
3.增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双边活动,具有双主体性。但在实际多媒体教学课堂中,教师却忽视了本人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整堂课端坐在电脑旁,手操纵着鼠标,将课件内容源源不断地呈现在屏幕上;而学生则被动地盯着屏幕呈现的内容,手握笔不停地记,没有积极参与教学与主动思考问题的时间,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运用多媒体授课必须发挥多媒体优势,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通过师生间、师生与多媒体课件间的良性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应仅仅是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应是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和知识“内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因此,要搞好多媒体教学,就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发挥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交流,教师才能判断学生是理解还是疑惑,是全神贯注还是漠不关心,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讲授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4.把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中适时切换并使其互补,对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问题的推理过程,教师仍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教师要有一定的时间离开键盘、鼠标和屏幕,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身体姿势和表情来传达知识和信息,并要经常性采用启发式提出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同时对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物理变化过程和问题的结论,应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形相结合,展示动态变化过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与设计
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多地使用文本,二是过多地依赖图像。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选择相关要素进行构建,分层次、讲逻辑地展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需要灵活组织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总之,搞好高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环节,多媒体教学比例不断增大的现实使得提升其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而在当前,多媒体教学要提高其质量却又有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如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法的研究不够深入等。在教师培训方面,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又缺少这一环节训练,高校普遍没有充分开展系统的职后培训等。问题的解决要落实在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创新课件开发机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责任编辑:孙文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