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学科概念看科学教育物质与能量育讲座观后感
今天听xxx老师讲的《跨学科概念看科学教育物质与能量》收获很大,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一、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的内涵
1、物质概念的形成
自古以来,哲学家、思想家面对世界万物,思考世界和物质的本质,渐渐地创立了各种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各位伟人的不断努力下,最终物质概念逐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小到电子、原子,大到地球、太阳系,以及电磁场等都是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能量是一切运动物质的共同特征,也是各种运动的统一量度,能量的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能在转移与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概念的形成
严格来说,能与能量是不同的概念,“能”是指物体做功的能力,是能的本质;“能量”是能的度量,反映能的多少。所以比较严格的说法是: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把能与能量混用。动能和机械能:教材上把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正式的定义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它通常被定义成使某物体从静止状态至运动状态所做的功。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称。两者之间的关系:动能是机械能的一部分。教材如此定义,似乎不是很科学,但却是小学阶段学生能力和特点所决定的。然作为授课的教师,则有更广义而清晰的界定。为何要提出这几个
概念?
一是,这是几种常见的能量,学生需要了解。否则就成为能量种类上的缺失,无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
二是为后续的实践运用作好铺垫。在教材中,最后一幅图片所揭示的能量转化,正是上述几种能量的转化。所以,前期的认识很重要,也很关键。否则,学生很难有效联系和构建,更不用说是应用了。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只光通过对定义的字面理解,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若需要一定程度的展开,展开到什么度比较合理?深了学生搞不懂,人为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浅了,等于没有展开,对理解无益。一般做法,通过举例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如:人跑步、举重物需要能量,这部分能量来自哪里?一般存储在食物中,一旦需要,转化成能量,提供给人体;这部分存储的能量,就叫化学能
二、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的特点及价值
1、“物质与能量”奠定了基本的世界观
“物质与能量”这一跨学科概念,他的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也反映了科学的重要特征:自然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被认识的,而认识的过程可能是曲折的。物质与奠定了基本的世界观,从这一角度进行思考,可以排除绝大部分的疑难。
2、“物质与能量”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3、“物质与能量”是更上位的概念
科学课程中有大量的知识、事实、原理。如果有跨学科概念,很容易从更上位的角度理解或推导出具体的概念。例如,从“物质与能量”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出发,研究杠杆中力的平衡关系。根据能量守恒,重力势能的增加应该等于手部做的功。
4.“物质与能量”还是其他跨学科概念的基础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科学课程的不同领域都与“物质与能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接触到物质与能量的概念,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科学课堂有质的飞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