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衡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衡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智榕旅游


衡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根据衡南县现有食用菌产业状况,特制定《衡南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一、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衡南县地理交通优势明显,当地自然资源丰富,是全省的农业生

产大县,也是全省的食用菌生产大县,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资源相当充足,具有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食用菌是属于绿色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养生功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意识的加强,国内食用菌产业出现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食用菌生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公司通过辐射带动作用,已形成周边5个乡镇共56个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产业基础进一步牢固,创业链条进一步拉长。衡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抽调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员成立专门的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常年进驻公司基地,为公司及周边菇农及时提供政策、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相关服务,食用菌产业在我县发展规模巨大,并已列入全县”十二五”规划。

二、 建设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思路

从衡南县实际出发,按照食用菌产业的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按

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优势,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 1 -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靠科学管理、优化生态环境,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强化产后流通和加工环节,进一步培育食用菌产业经济体系,做到经济、社会、技术措施三结合,有效防止食用菌生产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实现食用菌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走高效、生态、有机食用菌产业之路,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循环发展。

三、 建设目标

到2015年,全县达到有机食用菌产业基地标准,实现食用菌生

产标准化、栽培常态化、产品有机化,促进食用菌产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

四、 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基地。衡南县远离污染严重的工矿

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优势明显,空气、土壤洁净度高,是全省农业生产大县,具备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良好生态环境。为高质量抓好食用菌产业建设,全县坚持将食用菌产业建设与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四统一”的生产模式进行,即统一质量,统一规程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到2013年,在全县各个乡镇建立有机食用菌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全县以有机、无公害食用菌产品为特色的农业生产建设。基地内设无菌接种、大棚栽培、贮藏加工等先进生产模式,同时结合节水节能工程建设。

五、建设措施

- 2 -

1、引进先进接种栽培技术

衡南县林木资源丰富,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但大部分菇农一直

是采取传统的固体菌种接种栽培方式,且使用的是传统木屑菌种方式,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此,根据技术进步的要求,科学引进、应用、推广、创新液体菌种和木质菌种丁技术,实现食用菌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带动国内食用菌产业实现质的重大飞跃。

2、建立病虫害测报站,制定病虫害预警制度

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病虫害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采用农业和生态调控手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根据要求,县乡都应建立病虫害测报站,上下形成测报网络,常年运行,及时对病虫害情况进行预报,为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

3、建立完善食用菌生产环境,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根据绿色有机农产品技术规程的要求,为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土壤、空气、灌溉水以及食用菌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检测,也要对本区域的空气、土壤、灌溉水进行定期检测,提出质量报告,为实施有机食用菌生产服务。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食用菌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促使衡南县食用菌产品真正走向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4、大力使用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

- 3 -

食用菌生产的培养基料中,既可使用有机肥,又可使用现代化肥,全县在食用菌生产方面,要大力使用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一是大力推广间作绿肥,秸秆还肥等技术,以增加有机肥的供应量。二是要作好有机肥的无公害处理工作,防止污染。三是要进一步推广配方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5、实施食用菌产品市场建设工程,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

一是抓好信息网络建设,认真实施“信息下乡”工程,及时为菇农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二进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产业合作组织,加大外销力度。三是重点推进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开展食用菌深加工业务,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综合效益。四是加快食用菌产业品牌开发,在包装、注册登记和广告宣传等方面做整体规划,树立形象,促进发展。

六、保障体系建设

1、组织保障

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抽调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成立专门工作队伍,工作队伍常年进驻生产基地,现场为菇农提供政策、信息、人才、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并将食用菌产业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明确责任,任务到人,加强组织领导,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建设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

2、法制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管理法》、《食品

- 4 -

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为食用菌生产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3、投入保障

发展食用菌产业要进行技术设施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有机食用菌工程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及队伍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力、物资、技术、资金投入。一是合理利用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三是加强信息、技术、人才交流,解决实际困难。

4、技术保障

在有机食用菌产业建设中,要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提高食用菌生产建设的科技含量,并且围绕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促进食用菌生产向高新技术、集约化生产、科学管理方向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壮大科技队伍,充实产品检测力量。二是建立健全产学研联合机制,推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创新更高新的科学技术,推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衡南绿贝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科技特派员驻衡南绿贝公司工作组

2012年3月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