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多元支持条件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多元支持条件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来源:智榕旅游


多元支持条件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分析

摘要: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支持系统。一是营造优化的就业指导 环境,包括执行性环境、反馈性环境、协调性环境、跟踪性环境和指导性环境;二是建立专 业化 的就业指导队伍,抓好队伍建设、队伍培训和队伍管理;三是健全高效的就业指导机构,包 括学校的“直线—职能式”结构和就业职能部门的直线组织结构。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支持系统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的重 要手段。其自身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不但具有教育引导、沟通协调和咨询建 议等作用,而且还影响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变量,其所产生的交叉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指导工作在实践上的突破[1]。然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对就业指 导的需求 存在一定差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明显滞后于就业形势的新要求。笔者认为,高校开展就业 指 导工作必须具备三个支持系统,即优化就业指导环境的营造、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的建立和 高效就业指导机构的健全。

一、营造优化的就业指导环境

就业指导环境包括校园内就业指导环境和校园外就业指导环境,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前 者。营造优化的就业指导环境必须要求校园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要求构成校园内外环境的 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我们可以将就业指导环境的组成要素划分为政府、高校、校级及院 系级 就业指导机构、人才供求市场(含用人单位)、已毕业大学生和就业基地、在校大学生等六个 方面。六方面要素中的就业指导机构要素与在校大学生、人才供求市场(含用人单位)、 往届毕业生和就业基地、高校、政府等五个方面要素,分别构成五种不同的就业指导环境, 我们将其称之为指导性环境、协调性环境、跟踪性环境、反馈性环境和执行性环境。

1.指导性环境。就业指导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和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它处于就 业指导机 构的中心环节。作为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必须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学 校和院系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思想 、就业技术、就业心理、创业与升学和生涯设计等相关指导。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大学生 所学专业不同,各专业的就业形势、知识能力和生源地等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导致每个大学 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定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最终形成不同的就业期望,它需要在就业指导 机构提供的指导性环境中得以校正,使之从理想就业期望转化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可观测的 就 业期望。指导性环境作为就业指导环境中最基本的环节,它必须与其他体系协调合作,才能 真正实现其价值。

2.协调性环境。就业指导机构是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就业指 导机构,一方面要向毕业生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用人标准,另一方面,又要

向用人单 位介绍学校的发 展概况、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以及毕业生的详细情况,必要时要组织供需双方见面,提 供接待和服务工作。通过就业机构与用人单位的协调合作,不仅提高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增强了就业指导的实践环节,而且还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3.跟踪性环境。就业指导机构是学校面向市场的“窗口”。人才市场、用人 单位、往届毕 业生、就业基地等不时向“窗口”反馈信息,就业指导机构要善于捕捉、收集、归纳、整 理 和分析这些信息,以前瞻性的眼界,预测社会需求和人才流动动向,以便及时做出课程设置 、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调整,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就业指导机构 还要走出校园,主动做好跟踪调查,充分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情况,掌握用人单位、 就业基地、就业市场等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与素质要求。就业指导机构通过已掌握的这些第 一手资料,及时调整并丰富就业指导内容,从而大大提高了就业指导的准确性与针对性。

4.反馈性环境。就业指导机构还需要对大学生、往届毕业生、就业市场、用 人单位等多 方面获得的重要信息做出全面“反应”,在进行综合、归纳和梳理后形成建设性意见反馈给 “ 发动机”——学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 效益。在就业指导机构与学校所形成的反馈性环境中,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就业指 导机构在为学校出谋划策的同时,也为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开展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5.执行性环境。就业指导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制度,严 格执行国 家相应的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正确择业,另一方面,还要协调学校与政府、特别是与地方 政府就业 主管部门的关系,与之共同规范就业市场,共同开展就业理论研究,共同参与就业市场调研 。只有就业指导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执行性环境,才能使就 业指导工作更为严肃认真,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2]。

二、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是指专业的人员依托专业的机构,使用专项经费,开展科学规范的就 业指导。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的专业化,二是就业指 导工作的专业化。而实践证明,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包括就业指导内容的专业化 、就业指导方式方法的专业化以及开拓就业市场的专业化等等。有专业化的就业 指 导队伍,才能有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鉴于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专职就业指导人员较少的现状,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出要尽 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的要求。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整个高校师 资队伍 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是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 务之急。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首先,要保留原有就业工作人员中业务功底 扎实、就业 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因为他们对就业市场了解较透彻,有良好的交际

能力和创新能力,且 与用人单位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其次,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才学、信 息 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专职教师,因为他们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兴趣 、特长发 展,精通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熟知有关劳动就业法规等。最后 ,要吸收行政人员、政工人员和应届毕业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因为他们年富力强,工作主 动 热情,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等 。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培训。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专兼职就业指导人 员,都要对其 进行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严格培训。专业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 全面培训、专项培训等。通过培训,掌握最新就业政策和要求;通过培训,规范职业道德和 职业行为,树立服务精神,增加责任意识;通过培训,丰富和充实业务知识,如职业生涯规 划、就业心理调适、人才素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全面提升综 合就业指导的能力,如调查研究和市场预测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沟通和交际能力, 根据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的能力等。专业化培训要使每位就业指导 人员都显示出各自的就业指导主攻方向和强项,最终形成优势互补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