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和防治目标,水土保持设计采取分区分期防治,工程建设前期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主,因地制宜,辅以生物措施相结合,快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后期主要以植物措施为主,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1 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区主要根据挖方、填方情况,对路基边坡防护、路基排水系统、路基压实和绿化工程进行防护措施,从而保护路基的稳定,排除路基路面积水,美化公路运行环境,保证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钻孔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泥浆水排放,为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水先集中在沉淀池沉淀,并经净化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严禁乱流乱淌。
2 取土场防治区
根据取土场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通过坡面防护、防洪排水、覆土造地等措施。取土场在取土的过程中破坏了原有地表的自然坡度,形成了裸露坡面,因此应对其进行治理改造,对裸露面进行削坡,在开挖坡面上覆土造田,土地整治后植物防护,在开挖坡面坡顶设截水沟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水土流失防治由被动控制到治理开发的根本转变,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营期不发生大的水土流失。
3弃土场防治区
应采取挡土墙、护坡工程以及综合排水工程和土地整治等水土保持措施。设置渣场排水系统,拦渣墙,堆渣后回填表土,表面平整,人工夯实,坡面植物防护,恢复植被。防治弃渣下泄,稳定边坡,恢复和改善土地生产力。
弃碴场选址根据设计文件指定或经当地有关部门协商批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便于工程后恢复使用。避开大面积汇水地带的滞留谷地,一般选在坡度较缓、易于形成坡度的山坡荒地。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土地整治及绿化。弃碴前先将地表熟土集中存放,砌筑片石挡碴墙,墙身设泄水孔,碴底预埋透水管道,采用先挡后弃的办法,工程结束后对弃碴场进行平整,将存放的熟土回填碴顶,植草或复垦。
弃碴场选址根据设计文件指定或经当地有关部门协商批准,结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便于工程后恢复使用。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土地整治及绿化。
加强路基、站场等专业间土石方的综合调配,减少取土,弃碴数量;取弃土场采取挡碴墙防护、绿化措施等措施为恢复和补偿基本农田创造条件。
4 临时工程用地防治区
在施工中的临时占地,应将原有的地表有肥力土壤推至一旁,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至恢复原有表层,以利于今后耕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情况,对裸露地除硬覆盖外,还应种植适合地区的长绿植物等美化措施,使公路建设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尽可能恢复植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