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英语谚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英语谚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来源:智榕旅游
■墨 —— 英语谚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彭举云 (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摘 要:英语谚语作为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 266061) 高度发展的语言,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欧洲多个民 用非常广泛,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里.在政治和科学论文 族语言的精髓。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特别是从古希腊、罗 中也同样经常用到。英语谚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的质量 马文化及《圣经》中吸收了大量的营养。英语国家的著名作家、 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从英语谚语的特点入手.讨论了如何把英 思想家如培根、莎士比亚和富兰克林等更是为这座宝库增添 语谚语翻译成中文的主要翻译技巧。 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英语谚语的主体还是来自民 关键词:英语谚语特点翻译技, 间。那些无从考证出处而又家喻户晓的谚语是一代代普通民 众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思想火花与语言经典。英语学习者通 1.前言 过英语谚语可以浏览英语国家思想与文化的精华。领略英语 谚语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火花。英语是一种 语言的精悍与传神。优美的译文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 多模态语篇。整个语篇由意象、文字、颜色构成,以红色为主要基 出了亚运会的国际性。舞动的广州体现出亚运会的动感。 调,黄色和黑色搭配而成。意象的创作来自“五羊的传说”,在会徽 3_2_3构图意义 的意象中“五羊”被设计成四条跑道,又作火焰状。意喻亚运火炬.一 “构图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语篇意义.克瑞斯和赖文 直延伸向天空中的太阳 图像下方是“16thAsianGames”和 提出了构图意义中的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信息值 “Guangzhou 2010”,中西合璧;两行文字均采用黑色.但是 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的放置实现的即空间位置。在克瑞斯和赖 “Guangzhou2010”采用粗体汉字字体,突出我国文化底蕴的深厚。 文看来.左边的信息是已知的,右边的是新的;上方的是“理想 3.2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的”,下方的是“真实的”。中心与边缘的差异与文化差异相关。 3-2.1再现意义 取景指的是是否采用取景手段.用于变现图像元素的有无。显 克瑞斯和赖文认为再现意义包括叙事和概念两大类.其 著值指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通过被放置的前 中叙事的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言语和心理过程。概 景或者后景,相对尺寸,色调值对比和鲜明度的不同来实现。 念的再现包括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李战子 指出 “理想的”是指它的信息是理想化的或概括性的实质,它 在图片中,使图中的元素形成斜线就形成矢量。矢量是叙事图 的信息是最显著的部分;“真实的”是指更特定的信息.如细节 像的表示。叙事再现指图像中参与者被连接起来后对相互做 等。在广州亚运会会徽中.被再现为火焰、跑道的五羊在图像 某件事。行动过程中最为突出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尺寸、位置、 的上方。象征广州人民奋发向前愿为亚运会作出最大努力; 颜色等判断。克瑞斯和赖文认为概念再现中分类过程是将参 “16th Asian Games”和“Guangzhou 2010”被放置在下方,它提 与者分为主从的过程:分析过程是分析显性和隐性的过程:象 供的信息细致、真实、可信。 征过程是关于参与者是什么或者意味着什么 4.结语 会徽巾的主要意象基于广州“五羊的传说”.五只羊演化 数字化时代下的语篇不再以语言为唯一的意义产生方 成了燃烧的火焰。一直伸向天空的太阳,隐含着行动过程的参 式,各种符号资源(图像、声音、颜色等)都被广泛用于语篇之 与者;五只羊又可以理解成四条跑道,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尽 中.因此,语篇呈现多模态化,对语篇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显 头,寓意了亚运会的发展将永无止境;火焰、跑道的“目光”投 得日益必要。本文通过利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语法理 向天空中的太阳,形成了反应过程。在整个图像中,“五只羊” 论.对第16届广州亚运会会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发现图像 是图像中最突出的参与者,扮演者“主角”,用红黄这种高饱和 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构建意义, 的颜色填充,强调了五只羊的化身——广州人民将以最热情 意象、文字、颜色等各种符号资源共同产生意义,验证了各种 的态度、最友好的方式传递亚运社火的精神。 符号资源都是意义产生的源泉 3.2.2互动意义 克瑞斯和赖文认为图像中包含图像的制作者、图像表征 参考文献: 的事物、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并提示观看者对所再现的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 事物应持的态度。在此过程中,有接触、距离、视点和情态四大 与研究.2007,(1):1-10. 要素。克瑞斯和赖文将图像的参与者直接看着观看者的过程 [2]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叫做“索取”.将图像人物的展示叫做“提供”:距离主要包括亲 2003,(5):1-8. 密、非个人、社会距离的展现;通过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视 『3]Kress,G.Sociolinguistics and Social Semiotic[SA].In 点展现权势;情态与图像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有关,通过色彩饱 Sobley,P.ed,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和度、色彩、区分度、色彩调谐度、再现、深刻、照明和亮度八大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 标志反应图像的“现实主义”。 外语学刊,2007,(5):82—86. 此图像是一幅“提供”类图像,将亚运会的理念通过会徽 f 5]Scollon,R.&Levine,P.Multimadol Discourse Analysis as 传递给观看者。这是一幅近景图像,观看者可以清楚看到整幅 the Con—fluence of Discourse and Technology『SA 1.In Levine,P. 图像。会徽图像以红色为主色凋,文字以黑色为主色调。在中 &Scollon,R.(eds).Discourse and Technology[C].Washington, 国传统色彩中,红色表示喜庆、热烈等情感:黑色表示庄重、肃 DC:Ge ̄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4. 穆等意思。使用红和黑这两种高情态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广州 [6]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rrhe Gram— 人民将以热情的、严肃的、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亚运会的到 mar of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来。图像下方的两行文字直接告诉观看者此会徽的用意.采用 [7]Hodge,R.&G.Kress.Social Semiotics[M].Cambridge:Polity 中英文的形式直接说明了亚运会将在中国广州举办.并且突 Press,1988. 英汉习语来源及其翻译方法 梁书恒 (泰山学院外语系,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语言反映文化.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集 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 中反映着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内涵特点。对比英汉习语的来源, 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 有助于从根源上把握英汉习语文化的差异,从而找到英汉习 整个文化。”[ ]tploo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义化,这种文化是在特 语翻译的正确方法。 定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性。 关键词:英汉习语 来源 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 方式,是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 1.引言 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反映相似 它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由于它们来 或相异的文化。古德诺夫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指出: 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及生活习俗等方面。承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 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信息,成为翻译中的难点..本 语谚语的含义,而且会带领读者走进一座智慧的殿堂、语言的 必有一失。 宝库。 3.4同义谚语套用法 2.英语谚语的特点 有的英语谚语和汉语同义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 英语谚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句, 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而且有相同的或大体 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谚语大都具有文字简练、形式短小、 相同的形象比喻。对于此类谚语可采用“同义谚语套用法” 比喻鲜明、寓意深刻等特点,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 1)Put the carl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 色彩。有的意思明显;有的富予含蓄,意在青外,从而引起丰富 2)Diamond cutdiamond.强中更有强中手。 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 3)A new broom sweeps clean.新官上任 把火。 来明确它的意义。英语谚语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 4)Speak ofthe devil(and he will appear).说到曹操,曹操到。 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不少英语谚语前后对 3.5增词加注法 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 有些英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或具有典 3.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 故性质,汉泽时必须加注才能把意思交代清楚愿意,这种翻译 如何处理英语谚语是翻译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译 法叫做增词加注法。例如,仅仅把“Carrv coals to Newcastle.”译 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 为“向运煤,多此一举”是不够的,冈为读者不一定理解“纽卡 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想象、修辞效果及其民族色彩和地方特 索”的含义,必须用增词加注法翻译为“向(煤 )纽卡索运煤. 色。英语谚语英译汉有以下主要方法。 多此一举。”或加注.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往 3.1直译法 那运煤.多此一举。 “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 3.6倒译法 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因此英语和汉语在语 (许渊冲,19R4)。即直译法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 法和语序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些由两个尤其是表示对照的分 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 句构成的英语谚语,如果直接按原来的顺序翻译,则对中国人 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例如: 来说会显得蹩脚。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倒译法.即把前后两部分 1)After a storm comes a cainr.风暴之后是宁静 颠倒顺序来翻译,以便中国渎者更加准确地领会其意。例如: 2)As a man SOWS,SO he shall reap.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Friendmaymeet,butmountains never greet.山与山不相 3.2意译法 会,人与人总相逢。 “意译法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 2)Artislong,butlifeis short.人生有限,学问无限。 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许渊 4.结语 冲.1984)。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而读者无法理解时.一般 谚语作为一种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深刻道理的语 应采用意译法。意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 句,常为人们所引用。优秀的译文不仅能够起到教育、启迪及 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体现 规劝作用,还能够丰富汉语文化。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谚语时 “形相远而意相近”的翻译原则。例如: 应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含义意义重大 当 1)When Greek meets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两雄 然,掌握了以上几种谚语的翻译方法并不等于找到了一把可以 相遇,其斗必烈。 翻译所有谚语的万能钥匙。有些谚语的翻译需要译员转形解 2)Butterto butter is no relish.千篇一律的东西令人生厌 意,而有些谚语的翻译宜以不变应万变,以保其原汁原味 3.3直译+意译 有些英语谚语包含历史及文化背景.有些比喻非常生动 参考文献: 形象,若采取直译则不能表达其含义;若采取意译.则会失去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生动的比喻,这种情况下需要用直译加意译,才能把原谚语翻 社.1980. 译得完美无缺。例如: [2]许渊冲.翻译论集[J].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 straw.溺水抓稻草:病急乱 [3]陆谷孙.新英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投医。 [4]袁履庄.翻译加注很有必要[B].上海:上海外国语学院 2)EvenHomer sometimes nods.荷马也有瞌睡时:智者千虑 出版社.2004.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