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品评《飞天》舞蹈中的“相由心生”以及对古典舞蹈表演的启示

品评《飞天》舞蹈中的“相由心生”以及对古典舞蹈表演的启示

来源:智榕旅游
第29卷 第7期 2019年7月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CHANGCHUNUNIVERSITY

Vol.29 No.7Jul.2019 

品评«飞天»舞蹈中的“相由心生”以及

对古典舞蹈表演的启示

刘 宁

(宿州学院音乐学院ꎬ安徽宿州234000)

摘 要:敦煌的“飞天”形象壁画自发现以来ꎬ为中国古典舞蹈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ꎬ其优美的肢体以及造型艺术都极具舞蹈艺术价值ꎮ通过对«飞天»作品进行解读ꎬ对其艺术形象进行解析ꎬ着重分析“相由心生”的意象生产ꎬ并指出其对中国古典舞蹈表演的启示ꎮ通过研究发现ꎬ在中国古典舞中需要注重形体的基础训练ꎬ加强舞蹈者文化素养的培养等ꎬ以便更好地展现古典舞蹈的魅力ꎬ提升自我的舞蹈创新与表现能力ꎮ

关键词:敦煌壁画ꎻ«飞天»ꎻ古典舞蹈ꎻ表演启示

中图分类号:J7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9)07-0117-04  敦煌壁画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ꎬ在世界文化长河中星光闪耀ꎬ尤其是壁画中所塑造的“飞天”形象激发了创作灵感ꎬ为中国众多舞蹈的创作提供了史料依据ꎮ例如经久不衰、享誉世界的民族舞剧«丝路花雨»ꎬ就是以敦煌壁画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的ꎮ以“飞天”意象为创作素材的2008年春晚舞蹈小品«飞天»更是璀璨夺目ꎬ让人啧啧惊叹[1]ꎮ舞蹈对于中国古典舞蹈而言ꎬ情感与肢体语言的融入要求更为具体化ꎬ这就要求在古典舞的表演中注重“身心合一”ꎬ实现“相”与“心”绝对统一ꎬ这是中国着重强调“心里没有ꎬ身上白走”ꎬ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着舞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ꎬ用肢体语言进行舞蹈情感的抒发与表达ꎬ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ꎬ呈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2]

敦煌艺术形象的标志性符号ꎮ“飞天”的形象起源于印度佛教ꎬ后在中国落地生根ꎬ形成了具有华夏特点的“飞天”ꎮ随着时代的发展ꎬ“飞天”形象被中国舞蹈广泛应用ꎬ例如梅兰芳的«天女散花»、戴爱莲的«双飞天»ꎮ«飞天»等系列作品都对“飞天”进行了借鉴与传承ꎬ成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宠儿”ꎮ1.1 “飞动”之美

“飞天”的形象之美在于“飞动”ꎬ这是敦煌壁画

是一门集造型、情感与肢体语言为一体的表现艺术ꎬ

中其他形象所不具备的ꎮ“飞天”壁画本是死物ꎬ但是通过肢体的扭动、翻转、伸展与摆动ꎬ与飞舞的飘带相呼应ꎬ使得人物形象极具灵动性ꎬ赋予了人物极强的生命力ꎬ使得飞舞的飞天跃然眼前ꎬ让受众感受到飞天在舞动中所体现的动态美与节奏美[3]ꎮ如图1所示ꎮ莫高窟中的第321窟西壁龛顶上的菩提树双飞天呈U形ꎬ身体像燕子一样向下俯冲ꎬ左手向下抛撒花瓣ꎬ随风飘扬的巾带给人以吴带当风的视觉享受ꎬ轻盈的身姿展现了飞天别致而飘逸的飞行之美ꎬ呈现一种所到之处步步生花的优美意境ꎬ如图2所示ꎮ飞天的“飞动”之美ꎬ是利用飞天的身体造型与好似飘舞的衣带来综合呈现的ꎬ尤其是飞舞的衣带与衣襟更添几分动感ꎮ根据飞天的形象ꎬ众多展现飞天形象的舞蹈中基本上都应用了长绸这一道具ꎬ来展现“飞动”之感的艺术特征ꎮ例如2008

古典舞蹈表演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要素ꎮ中国古典舞

舞蹈作品为研究对象ꎬ在对其艺术形象充分解读的基础上ꎬ解析舞蹈中的“相”与“心”ꎬ从而把控内心情绪ꎬ将内心情感与肢体语言达到高度统一ꎬ真正做到“相由心生”ꎬ从而引发广大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艺术审美享受ꎮ

ꎮ对此ꎬ我们以«飞天»

1 «飞天»中的“飞天”形象解析

“飞天”因其独特的艺术造型与肢体语言成为

收稿日期:2019-03-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017jyxm1358)

作者简介:刘宁(1987—)ꎬ女ꎬ山东德州人ꎬ讲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舞蹈教学与理论研究ꎮ

118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年的«飞天»舞蹈ꎬ舞蹈中为彰显飞天的“飞动”之势ꎬ在开始之初就采用了浮动动作来展现飞天的凌空翱翔的飞动之感ꎬ还利用了24米长绸随着舞蹈者的动势变化与美妙的舞姿发生挥动、卷扬而营造出飞天飞动的意象ꎮ

图1 敦煌飞天形象

图2 菩提树双飞天形象

1.2 S肢体形态

飞天的S形肢体形态是有别于其他古典舞舞姿的形态特征ꎮ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身姿形态承袭了古印度佛教人物的基本形态ꎬS形是飞天最基本的形态曲线ꎬ主要是由头、膝、胯、肋部位的扭转来使身体呈现出S形ꎮS形肢体形态又被称为“三道弯”ꎬ由腰与胯之间的横向拉伸形成动势ꎬ并且再由头部、四肢进行辅助从而完美展现一种逆反的姿态[4]韵味ꎬ具有对称ꎮ如图3、所示平衡与和谐统一的审美价值ꎮS形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ꎬ该肢体形态对身体的柔韧性有着极高的要求ꎮS形肢体形态为“飞天”的典型的身姿ꎬ除了S形肢体形态外还有U形、L形ꎬS形是飞天舞姿的基础形态ꎬ展现了敦煌飞天的体态美ꎮ飞天舞姿婀娜、姿态多变ꎬ«飞天»舞蹈中利用平面S形、立体S形以及混合S形将形式多变的舞蹈动作进行有效衔接ꎬ动作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来ꎬ如行云流水一般ꎮ舞蹈中的S形肢体形态虽然不能做到像壁画中的飞天一样在天空中恣意飞翔ꎬ但可以给予受众婉转、柔美的想象空间ꎬ赋予受众真实的飞天飘舞的画面感知[5]ꎮ

图3 «飞天»舞蹈中的S形姿态

2 品评«飞天»作品中“相由心生”的意象生

 缺的因素 舞蹈的审美意象产生是舞蹈表演的一个不可或ꎬ这是舞蹈演员赋予舞蹈作品美好动感以及灵气的关键之所在ꎮ对«飞天»舞蹈小品中的意象品评是非常必要的ꎬ这有助于掌握«飞天»等中国

古典舞蹈表演的精髓ꎮ2.1 «飞天»之“相”

过“相“相”来向受众呈现舞蹈的视觉享受”是舞蹈表演中的必不可少的ꎬꎮ舞蹈就是通

在中国古

典舞中ꎬ“相”可以分为外相与内相这两种形式[6]外相ꎬ顾名思义指的是表象的事物ꎬ在舞蹈中则是舞ꎮ蹈造型、舞蹈动作以及舞姿ꎮ内相ꎬ与外相相反ꎬ是隐藏的外在表象ꎬ通常指的是舞蹈者的气韵、气质、神态与律动等ꎮ归根究底ꎬ“相”的表达均是通过舞蹈者的身体来传达的ꎬ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舞蹈劲力等呈现给广大观众ꎮ“飞天”的形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ꎬ而是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让飞天具有了能在的天空中恣意翱翔飞舞的意象ꎬ将其刻画在敦煌的石壁之上ꎮ舞蹈亦是通过意象对“飞天”的形象特征与艺术特点进行分析ꎬ通过肢体语言与造型将飞天的神韵展示在世人面前ꎮ

舞蹈是一门动态的表演艺术ꎬ通过舞蹈造型、肢体动作以及节奏韵律虚实结合起来生成动态的意象ꎮ«飞天»舞蹈中形象鲜明ꎬ结构清晰ꎬ充分对“飞天”的S形肢体语言进行了挖掘ꎬ快慢有致ꎬ将“飞天”的典雅、潇洒自在、灵动浪漫一一呈献给广大的观众ꎬ产生高超的艺术审美意象ꎮ«飞天»舞蹈小品初始以一种缓慢的单腿静态飞行舞蹈姿势滑入ꎬ支

第7期刘宁:品评«飞天»舞蹈中的“相由心生”以及对古典舞蹈表演的启示119

撑腿以极为缓慢的蹲沉与伸升表现ꎬ手臂与腿的起伏互相配合ꎬ形成波浪状的节奏ꎬ呈现出一种从天际漫步而来的灵动、缥缈的意境ꎬ展现出缥缈浩瀚的感受ꎮ动作腿以S形姿态为基本动作ꎬ在不同方位上进行着动作的变换ꎬ与天地相互呼应ꎬ呈现出飞天自由灵动的意象[7]ꎮ如图4所示ꎮ尤其配合着恣意舞动的24米长绸ꎬ飘逸灵动感跃然眼前ꎬ让飞天的形象更为具体ꎬ展现出飞天的飘逸出尘之意象ꎮ«飞天»舞蹈的徒手部分ꎬ眼神从垂目到平视的缓慢“血、肉、骨、神”[9]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ꎬ这一系列的神情变化就是由“心”来主导的ꎬ这样才能实现“形”“神”的结合与统一ꎮ«飞天»舞蹈表演是对“飞天”形象的塑造ꎬ不能仅仅注重外在“相”的模仿ꎬ更需要“走心”ꎬ对“飞天”的神态、气韵进行准确的把握ꎬ通过由“心”引导将文化素养积淀转化的意象ꎬ从内向外自然流露ꎬ这就达到了舞蹈中“相由心生”的艺术境界ꎮ

3 «飞天»舞蹈中的“相由心生”对古典舞蹈

细致的转换ꎬ再配合气息的运用呈现出“飞天”宁静祥和的内在气场ꎬ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舞蹈的氛围之中ꎮ

图4 «飞天»中的舞蹈动作

2.2 «飞天»之“心”

“对于中国古典舞蹈来说ꎬ“心”主神明ꎬ对舞蹈

的内涵中相”的表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ꎬ“心”亦可以分为通过内心所抒发传递的ꎮ在中国古典舞思想以及由文化素养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两种ꎮ第二种明显比第一种的层次更深ꎮ舞蹈艺术的表现ꎬ都不外乎是由“心”主导来实现舞蹈情感的表达ꎮ尤其对于舞蹈表演来说ꎬ只有具有深刻的舞蹈修养ꎬ才能自然流露情感ꎬ作用于肢体以及面部语言ꎬ以达到古典舞之“神韵”ꎮ京剧大师李少春先生曾提出“心、形、劲、律”的概念ꎬ将“心”摆在了第一位ꎬ由此可见ꎬ古典舞的“相”是由“心”所掌握的[8]中国古典舞蹈只有“走心”才能做到形神兼备ꎬ气韵ꎮ生动ꎬ更好地展现舞蹈作品中的情感ꎬ让舞蹈语言与

情感互相交融达到完美统一ꎮ

是宁静致远的«飞天»舞蹈小品中所塑造的ꎬ让人肃然起敬的ꎬ“这就对飞天”“人物形象飞天”神态的掌握提出了要求:眉宇含情ꎬ才能表现出“飞天”人物塑造的精髓ꎮ«飞天»中的神态是多变的ꎬ刚开始时是温柔的、俯瞰众生的神态ꎬ中段是活泼跳跃的ꎬ结尾是欢快、喜悦的ꎬ一系列神态的变化让原本停留在想象层面的“飞天”有了生命力ꎬ产生了

表演的启示

3.1 强化舞蹈的基本功训练ꎬ坚实舞蹈之“相”

材于唐代的敦煌壁画«飞天»舞蹈小品中的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取

ꎬ与其他的飞天题材的舞蹈作品不同ꎬ具有极强的创新性ꎮ该舞蹈小品中将7位“分挖掘和手部飞天”的一条腿固定、脚部动作ꎬ又通过对ꎬ摒弃了固定的舞蹈程式S形肢体语言的充ꎬ

从“非流动”转变为“流动”ꎮ无论是飞天S形的肢体形态还是支撑腿的蹲沉与伸升ꎬ都需要拥有坚实的舞蹈基础ꎬ才能使舞蹈动作流畅、自然ꎬ富有美感ꎮ

在舞台上ꎬ优秀的舞蹈家所展现的舞蹈艺术美与艺术价值ꎬ正是因为其将“形、神、劲、律”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融合ꎮ“形、神、劲、律”是舞蹈的内相与外相ꎬ这直接关乎舞蹈作品中意象的表达ꎮ“形”是“相”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ꎬ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与具体表象ꎬ也是舞蹈魅力的依附与舞蹈之美的表现特征ꎮ尤其对于中国古典舞来说ꎬ对形体的要求非常之高ꎬ不仅需要很高的肢体柔韧度ꎬ还需要强而有力的肢体支撑ꎬ只有通过专业、规范、系统的训练ꎬ不断加强舞蹈的基本功训练ꎬ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ꎬ才能在舞蹈表演中灵活运用肢体实现舞蹈语言的塑造ꎮ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强化才能形成动作记忆力ꎬ在掌握“形”的基础上对“劲”“律”与“神”深入体会ꎬ实现高度融合与统一ꎮ在训练的过程中ꎬ需要反复观看«飞天»等舞蹈作品ꎬ掌握动作特点与要领ꎬ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ꎮ只有不断加强舞蹈的基本功训练ꎬ在舞蹈“相”的表现上才能得心应手ꎮ

3.2 注重文化审美素养培养ꎬ实现“相由心生”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ꎬ只有深入地读懂

“众强烈的情感共鸣飞天”等传统文化ꎮꎬ才能使舞蹈形神具备对此ꎬ在对«飞天»等舞蹈小品ꎬ引发观的表演中ꎬ除了需要加强对肢体动作的训练以外ꎬ还

120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29卷

需要注重对“心”的培养ꎬ做到“相由心生”“情随心动”“境随心转”ꎬ将内在的情感与文化修养的“意”与“气”呈现在肢体语言、律动与气韵之中ꎬ这是舞蹈表演中面临的重要问题ꎮ“心”重点在于深层次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认识ꎬ在充分了解文化与作品内涵的基础上ꎬ更好地展现作品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ꎮ舞蹈演员的文化底蕴关乎着表演的成熟度ꎬ缺少文化内涵的表演只能是没有灵魂的人物造型ꎮ所以ꎬ身为舞蹈者应当加强自我的文化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ꎬ对文化素材进行积累与深入解读ꎬ多观摩舞蹈艺术作品ꎮ通过对舞蹈等相关文化及素材进行学习积累ꎬ在文化了解的基础上通过量变引起质变ꎬ在进行表演时才能更得心应手ꎮ尤其是在新时期ꎬ舞蹈作品的创新ꎬ都需要舞蹈者丰富的文化素养底蕴来对“古典”进行再创造ꎮ从而真正实现“相由心生”ꎬ达到内外统一ꎮ此外ꎬ在表演舞蹈时不只是单纯地模仿动作的外形ꎬ而是需要通过内心的理解与再创造ꎬ达到符合古典文化审美的高度ꎮ

演需要注重形体的基础训练ꎬ以及加强舞蹈者的文化素养的培养ꎬ以便更好地展现古典舞蹈的魅力ꎬ提升自我的舞蹈的创新与表现力ꎮ参考文献:

[1] 饶开芹ꎬ周安文.龙门石窟唐代造像中的舞蹈形态探微[2] 张大策.从德里达的“解构”视角看传统舞蹈“虚象”之

驳杂与后现代舞蹈之“身体存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ꎬ2018(1):41-45.

[3] 刘潇.从“飞天”舞蹈看长绸舞的艺术表现价值[J].北

京舞蹈学院学报ꎬ2011(1):61-64.蹈学院学报ꎬ2015(S1):90-93.报ꎬ2018(1):66-73.

[4] 过节.浅析中国古典舞«飞天»的审美意趣[J].北京舞[5] 金亮.敦煌舞表演风格及其呈现[J].北京舞蹈学院学[6] 刘白维.当代舞蹈的继承发展与融合创新:评«中国当

116.

[J].中原文物ꎬ2016(1):87-91.

代舞蹈创作思想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ꎬ2017(8):

[7] 马蛟龙.试论舞蹈表演中的“劲力”[J].北京舞蹈学院

学报ꎬ2017(6):93-97.

[8] 许琪.敦煌舞蹈新理念:元素新发现[J].敦煌研究ꎬ[9] 李翔.论民族舞剧«大梦敦煌»的创编技法[J].音乐创

作ꎬ2018(3):115-116.

责任编辑:姚文婷

2018(2):51-58.

4 结语

舞蹈的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ꎬ只有将情感与肢体语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ꎬ才能给予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和良好的艺术美感享受ꎮ对«飞天»舞蹈作品中“相由心生”的意象生成进行品评ꎬ发现舞蹈表

CommentsontheIdeathat\"PhysiognomyComesThoughts”inDanceFeitian

andItsInspirationtotheClassicalDancePerformance(AcademyofMusicꎬSuzhouCollegeꎬSuzhou234000ꎬChina)

LIUNing

Abstract:ThefrescoeswiththeimagesofapsarasinDunhuanghaveprovidedcontinuousinspirationstothecreationofChineseclassicaldancesincetheirdiscoveryꎬinwhichthegracefulbodyandmodelingartshavedanceartval ̄danceperformance.ThroughtheresearchꎬitisfoundthatthebasictrainingofbodyshouldbepaidattentioninChi ̄showthecharmofclassicaldanceandimprovethedancers’innovativeandexpressiveability.Keywords:DunhuangFrescoesꎻFeitianꎻclassicaldanceꎻactingrevelation

ues.ThispapermainlyinterpretstheworkofFeitianꎬanalyzesitsartisticimageꎬemphaticallyanalyzesitsimage

productionoftheideathat“physiognomycomesthoughts”ꎬandpointsoutitsenlightenmenttoChineseclassicalneseclassicaldanceꎬandthecultivationofthedancers’culturalliteracyshouldbestrengthenedꎬsoastobette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