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安全资料
落地式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一、简述
本工程为某大学教学实验主楼,Ⅰ区檐高49.9m,本工程拟采用双排双排双立杆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其中,主体施工阶段为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先搭设单排双杆外架子作为防护外架,随工程进度在已有单排架子的基础上,增搭内排架将原有双杆单排架改为双杆双排架,同时作为装修防护用;Ⅱ、Ⅲ区檐高25m,脚手架采用双排单杆落地式脚手架。
二、落地式外脚手架 1.材料的选用和要求
本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采用φ48*3.5的钢管,扣件连接,脚手板采用50mm厚松木板4-6m长。所用管件、扣件必须符合标准规定:钢管有弯曲、压扁等缺陷的不得使用,扣件不得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缺陷,扣件转动灵活,当扣件加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扣件防止锈蚀;脚手板不得有腐朽,贯通节疤。
2.落地式外脚手架的地基处理
(1)搭设场地表面做2-3步2:8灰土并平整夯实。
(2)离建筑物0.2m和1.2m处浇筑两道宽20cm,厚50cm的细石混凝土垫层。
(3)落地式外脚手架立杆底部安装铸铁底座,底座外径尺寸150mm,并铺设通长脚手板。
(4)立杆底部距地面120mm处设置连续式扫地杆。脚手架扫地杆及
1 / 12
脚手架安全资料
立杆处用小横杆拉牢。
(5)距落地式双排脚手架外0.5m处设宽30cm深40cm的排水沟,落地式外脚手架地基及排水沟的布置,如图3-1。
3.杆件布置
(1)落地式外脚手架,Ⅰ区脚手架搭设高度为50m,根据计算脚手架30m以下为双排双立杆,20m以上为单立杆。双排外脚手架搭设宽度为1.0m,脚手架内立杆及墙面的距离为0.2m。
(2)双排脚手架的立杆间距为1.5m,大横杆间距为1.7m。 (3)外脚手架立杆接头和横杆接头的要求:
①立杆接头:立杆接头及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②横杆接头:大横杆接头及相近立杆距离不宜大于杆间距的1/3。 ③立杆必须采用对接方式。
④脚手架立杆、大横杆交点处,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所有杆件的交接部位必须用扣件连接。
⑤感官脚手架小横杆伸出端头长度不小于150m.
⑥立杆的垂直偏差: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h×1/300=45200×1/300=173.3m且不大于100mm,即不大于100mm。横杆的水平偏差: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230×L=800000×1/250=320mm且不大于50mm,即不大于50mm。
4.架体及建筑物的拉结
外脚手架及主体的拉结,每高4m水平6m设一个拉结点。拉结点必须均匀分布,拉结点必须同时拉结里外立杆。
2 / 12
脚手架安全资料
(1)拉结点必须用钢管扣件围箍在混凝土柱上。如图3-2。
(2)剪力墙处可在墙体上设预埋件,拉结杆及预埋件刚性连接。如图3-3
5.剪刀撑的设置
(1)Ⅰ区落地式脚手架双排双立杆,脚手架搭设高度为50m,因超过25m,剪刀撑的设置采用纵向连续设置,及地面的夹角为60°。参见图3-4。
(2)钢管脚手架剪刀撑,每足连接6根立杆,斜杆的两端用回转扣件及立杆扣紧,在中间增加3个扣节点,最下面斜杆端头及立杆的接头昆剧里为300mm。
(3)剪刀撑搭接长度为1.0m,用三个扣件连接。
(4)Ⅱ、Ⅲ区落地外脚手架的剪刀撑两端、转角处两侧必须设置,中间每隔6-7根杆设置一组剪刀撑,剪刀撑及地面的夹角为60°。参见图3-5。
6.操作层脚手板的铺设
(1)脚手板必须铺满、铺严、铺稳,不得有探头板。
(2)铺设方法:对头铺设的脚手板接头下面必须设置两根小横杆,板端距小横杆100-150mm。搭接的脚手板必须搭在小横杆上,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拐弯处的脚手板必须交叉搭铺。
(3)操作层下必须支设防护严密的平网。 7.脚手架架体内封闭及外防护
(1)脚手架首层设置平网,以上每隔10m再设置一道平网。 (2)内立杆及墙体间应设置平网或铺设脚手板。
3 / 12
脚手架安全资料
(3)架体外立杆内侧从底到顶连续设置密目式安全网实现全封闭。 8.脚手架搭设顺序
摆放扫地杆 逐根树立立杆并及扫地杆扣紧 装扫地小横杆并及立杆和扫地杆扣紧 装第一步大横杆并及各立杆扣紧 安第一步小横杆 安第二步大横杆 安第二步小横杆 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及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在装设连墙杆后拆除)
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 安连墙杆 接立杆 加设剪刀撑 铺设脚手板 绑扎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并挂立网防护。
三、落地式脚手架设计计算(略) 四、门洞上脚手架处理
(1)门洞口抽取一根立杆时,在脚手架内、外两侧如图3-6(a)(c)设置人字形斜杆。
(2)门洞口抽取两根立杆时,在脚手架内、外两侧如图3-6(b)(d)设置加设斜杆,必要时门洞口上的内外杆纵向水平杆可用两根钢管加强。
五、脚手架拆除安全措施
1.架子拆除时划分作业区,周围设围挡并竖立警戒标志,地面设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2.拆除的高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鞋。 3.拆除顺序应遵循由上而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即先拆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要按一步一清的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
4.拆立杆时,应先抱住立杆在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
4 / 12
脚手架安全资料
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然后拖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5.连墙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前,应设置临时支撑,然后再拆抛撑。
6.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及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7.拆下的材料,应用绳索拴住,利用滑轮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制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要集中。
8.在拆除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方可离开。
双排落地式脚手架验收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架体类型 分段验收高度25 (m) 检 查 项 目 施工方案及交底 验 收 记 录 脚手架有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批人;方案中有架体的设计计算,详细具体,能指导施工;交底具体可操作,交底人,有接收人签字 立杆基础采用C20,200*500(厚)条形混凝土两条;立杆下有底座立杆基础 和垫木,脚手架外有明沟排水,300*400,且排水畅通。 5 / 12
双排双立杆落地式脚手架体总高度(m) 50m 架 架体总长度 200 分段验收日期 年月日 脚手架安全资料
立杆间距1.5m,双排立杆,大横杆间距1.7m,立杆及大横杆交点杆件间距、剪刀处均设小横杆,剪刀撑设置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剪刀撑采用搭接,撑及连接 长度>100cm;立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首层架体内连续设置平网,以上至施工层每隔10m采用平网封闭,架体内封闭及施工层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设1.2m高防护栏杆及18cm挡脚板,脚手板 架体外测用密目网全封闭 脚手架采用φ48×3.5钢管,扣件、脚手板等尺寸及表面质量符合脚手架材质 规范规定 符合JGJ59-99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及搭设施工方案的要求,验收合格,同意使用。 验收结论 参加验收人员: 日期:
示例3卸料平台荷载限定验算
1.按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图集有关卸料平台的规定: (1)卸料平台的设计荷载按3KN/m2。 (2)施工实际荷载应控制在2KN/m2。 (3)斜拉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0。 2.平台上的荷载计算如下:
(1)平台钢骨架总荷载:10号槽钢10kg/m,16号槽钢19kg/m。 9.410+6.4×19=215.6kg
215.6/(3.2×3)=22.5kg/m2=0.23kN/m2
6 / 12
脚手架安全资料
(2)脚手板重按0.5 kN/m G=0.23+0.5=0.73 kN/m Q=3 kN/m
q=0.73×1.2+3×1.4=5.076 kN/m2 G+Q=qi=3.73 kN/m2
(3)由于计算钢丝绳用安全系数法,因此荷载采用标准荷载QK=3.73 kN/m2
qk=3.73×1.5=5.6 kN/m2。 Ra×3.4=0.5×5.6×3.4×3.4=Rb=9.52 kN/m2
计算得出N1=12.7 kN 钢丝绳计算标准拉力为1.4t 18/1.4=12.8大于10 安全。 (4)计算16号槽钢时采用计算荷载:
3.4R=0.5×5.1×1.5×3.4×3.4=44.2 所以R=13 kN Mmax=11.05 kN·m N1=17.3 所以轴力N=8.5 kN 挑量采用16号槽钢A=2500mm2 W=116.8103mm3 计算应力得到98N/ mm2小于205 N/ mm2 安全。
3.卸料平台的施工荷载控制在:3.2×3×2=19.2 kN 约等于1.96t。1.96≈2.0t。
示例4 操作平台计算及构造 一、移动式操作平台 1.杆件计算
7 / 12
2
2
2
脚手架安全资料
操作平台可以用φ48×3.5mm镀锌钢管作为次梁及主梁,上铺厚度不小于30mm的木板作铺板。铺板应予固定,并以φ48×3.5mm的钢管作立柱。杆件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次梁计算:
①恒荷载(永久荷载)中的自重,钢管以40N/m计,铺板以220N/m2
计,施工活荷载(可变荷载)以1500N/m2计。
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载依下式计算弯矩: M(3-1)
式中M 弯矩最大值(N·m)
q 次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载设计值(N/m) l 次梁计算长度(m)
②按次梁承受集中荷载依下式作弯矩验算: M(3-2)
式中q 次梁上仅依恒荷载计算的均布荷载设计值
F 次梁上集中荷载设计值,可按可变荷载以标准值为1000n计。 ③取以上两项弯矩值中的较大值按下公式计算次梁弯曲强度。 M(3-3)
式中M 上杆的弯矩(N·m) Wn 上杆净截面抵抗矩(cm3)
8 / 12
=1/8ql2
=1/8ql2+1/4Fl
≤Wnf
脚手架安全资料
f 上杆抗弯强度设计值(N/mm)。 (2)主梁计算:
①主梁以立柱为支承点,将次梁传递的恒荷载和施工活荷载,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最大弯矩。
立杆为3根时,可按下式计算位于中间立柱上部的主梁负弯矩: M(3-4)
式中q 主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载设计值(N/m); l 主梁计算长度(m)。
②以上项弯矩值按公式M≤Wnf计算主梁弯曲强度。 (3)立柱计算
①立柱以中间立柱为准,按轴心受压依下式计算强度: σ(3-5)
式中σ 受压正应力(N/mm2); N 轴心受压(N)
An 立杆净截面设计值(mm2) f 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②立柱尚应按下式计算其稳定性: N/(3-6)
式中ψ 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按立柱最大长细比λ=l/I采用。
9 / 12
2
=-0.125ql2
=N/An≤f
ψA≤f
脚手架安全资料
A 立柱的毛截面面积(mm)
注:①计算中的荷载设计值,恒荷载应按标准值乘以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Q=1.2取用,活荷载应按标准值乘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1.4取用。
②钢管的抗弯、抗压强度设计值可按f=215 N/mm2取用。 2.结构构造(图3-8) 二、悬挑式钢平台 1.杆件计算
悬挑式钢平台可以用槽钢作次梁及主梁,上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并以螺栓及槽钢相固定。杆件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钢丝绳的取用应按现行的《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4-89的规定执行。
(1)次梁计算
①恒荷载(永久荷载)中的自重,采用[10槽钢时以100N/m计,铺板以400N/m2计;施工活荷载(可变荷载)以1500 N/m2计。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载考虑,依公式(3-1)计算弯矩。当次梁带悬臂时,依下式计算弯矩:
M(3-7)
式中λ 悬臂比值,λ=m/l; m 悬臂长度(m)
l 次梁两端搁支点间的长度(m)
②以上项弯矩值按公式(3-3)计算次梁弯曲长度。 (2)主梁计算
①按外测主梁以钢丝绳吊点作支承点计算。为安全计,按里侧第二道
10 / 12
2
=1/8ql2(1-λ
2
)
2
脚手架安全资料
钢丝绳不起作用,里侧槽钢亦不起作用计算。将次梁传递的恒荷载和施工活荷载,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载,按公式(3-1)计算外侧主梁弯矩值。主梁采用[20cm槽钢时,自重以260N/m计。当次梁带悬臂时,先按公式(3-8)计算次梁所传递的荷载;再将此荷载化算为等效均布荷载设计值,加上主梁自重的荷载设计值,按公式(3-1)计算外侧主梁弯矩值:
R(3-8)
式中R外 次梁搁支于外侧主梁上的支座反力,计传递于主梁的荷载(N);
②将上项弯矩按公式(3-3)计算外侧主梁弯曲强度。 (3)钢丝绳验算
①为安全计,钢平台每侧两道钢丝绳均为一道受力作验算。钢丝绳按下式计算其所受拉力:
T(3-9)
式中T 钢丝绳所受拉力(N); q 主梁上的均布荷载标准值(N/m2); l 主梁计算长度(m);
α 钢丝绳及平台面的夹角;当夹角为45°时,sinα=0.707;为60°时sinα=0.866。
②以钢丝绳拉力按下式验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 K=F/T≤[K] (3-10)
11 / 12
外
=1/2ql(1+λ)
2
=ql/2sinα
脚手架安全资料
式中F 钢丝绳的破断拉力,取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乘以换算系数(N);
[K] 作吊索用钢丝绳的法定安全系数,定为10。 2.结构构造(图3-9)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