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S。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人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人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人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人活检孔道,浸泡2〜5 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
五、请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2.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3.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
品使用说明。
4.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也可用环氧乙烷或者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其他灭菌方法。
5.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复用的口圈再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人无菌水,每日更换。
6.使用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按照预处理、测漏、水洗、酶洗、清洗的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
七、冲洗
1.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将消毒好的内镜取出,并用气枪或注射器吹出各管腔内的消毒液。
2.将内镜置人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八、干燥
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各孔道水分,支气管镜还需要用75%的乙醇或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九、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或镜房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擦拭清洁消毒1〜2次。
十、其他
1.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用消毒剂擦拭。
3.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
硬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置于封闭、防渗漏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或送内镜清洗消毒室处理。
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内镜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或单独送内镜清洗消毒室特殊处理
一、清洗
1.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
3.内镜管腔应用髙压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 5〜10min。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轻柔刷洗。
三、消毒或灭菌
1.内镜的消毒可用煮沸消毒方法,水沸腾后计时20 min。
2.内镜的灭菌可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和消毒剂浸泡等方法。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否则一套内镜一天限做一台手术。
3.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常用消毒剂及作用时间参见《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四、冲洗
1.浸泡消毒的内镜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2.浸泡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五、干燥
消毒的内镜可用气枪等设备干燥,灭菌的内镜应用无菌巾擦干。
六、储存
1.带包装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裸露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应储存于密闭无菌容器中,打开后有效期不超过4h。
3.裸露消毒的内镜应储存于密闭消毒容器中,有效期不超过1周。
内镜清冼剂选择标准操作规程
1.应选择液体多酶清洗剂,不宜选择固体多酶清洗剂,液体多酶清洗剂应符合以下几点。
(1)应有足够的酶含量,酶含量宜在40%以上。
(2)至少应含4种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糖酶),这样才能有效分解内镜和附 件上所有生物污染物(血液、脂肪、蛋白质、糖)。
(3)不应含有毒添加物,如乙二醇。
(4)应透明、易冲洗,无残留。
(5)pH值应为中性或弱碱性。
2.机洗和手洗均应选用低泡多酶清洗剂,但机洗宜优先选择内镜清洗机厂家推荐使用的酶清洗剂。
3.诊疗量多的医疗机构宜选择分解速度快、标准浸泡时间短的多酶清洗剂。
4.选用多酶清洗剂前应先了解当地的水质状况,水质较硬的区域宜选择受水质影的酶请洗剂。一般南方水质较软,北方水质较硬。
5.应选择有良好性价比的酶清洗剂,清洗效果和价格相同时,应考虑酶清洗剂分解时间和附加功能(如防锈)、软硬水适应性、水温等。
6.配制中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选择适宜水温的水配制多酶洗液,温度较低时应注意保持使用温度,增加酶的活性。
(2)应根据内镜的污染程度和多酶清洗剂产品说明书配置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若内镜污染较重,可适当增加酶的浓度或延长浸泡时间。
(3)应根据当地的水质情况配置合适浓度的多酶洗液,水硬度越高,酶浓度亦应越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