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荣死哀的词语解释是:荣:光荣。哀:哀悼。活着受人尊敬,死后令人悼念。多用来称颂生前有卓越贡献的死者。生荣死哀[shēngróngsǐāi]⒈活着受人崇敬,死了使人哀痛。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邢昺疏:“生则荣显,死则哀痛。”。
生荣死哀的词语解释是:荣:光荣。哀:哀悼。活着受人尊敬,死后令人悼念。多用来称颂生前有卓越贡献的死者。生荣死哀[shēngróngsǐāi]⒈活着受人崇敬,死了使人哀痛。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邢昺疏:“生则荣显,死则哀痛。”。 注音是:ㄕㄥㄖㄨㄥˊㄙˇㄞ。 繁体是:生榮死哀。 拼音是:shēng róng sǐ āi。 词性是:成语。 简体是:生荣死哀。
关于生荣死哀的成语
存荣没哀 哀乐相生 生荣亡哀 哀哀欲绝 死生荣辱 生荣死哀 哀莫大于心死 哀哀父母 生荣死衰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生荣死哀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活着受人崇敬,死了使人哀痛。引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邢昺疏:“生则荣显,死则哀痛。”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唐王勃《平台秘略赞·慎终》:“生荣死哀,身没名显。”宋文天祥《哭母大祥》诗:“夫人开国分齐魏,生荣死哀送天地。”网友释义:生荣死哀是一句成语,指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出自春秋时期,陈子禽故意贬低孔子说子贡超过孔子。子贡说孔夫子言谈得当,无人可以比拟,夫子的道德用到治国方面就得引导百姓,绥安百姓。所以夫子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不感到荣耀,夫子死了,没有一个人不为他哀痛。国语辞典: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生时受人称誉崇敬,死后为人所哀悼。后用以吊唁、颂扬名重一时的死者。生荣死哀[shēngróngsǐāi]⒈语本生时受人称誉崇敬,死后为人所哀悼。后用以吊唁、颂扬名重一时的死者。引《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隋唐演义·第八五回》:「况夫人幸得善终于相公之前,生荣死哀,其福过相公十倍矣,何必多求。」成语解释生荣死哀辞典修订版: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生时受人称誉崇敬,死后为人所哀悼。后用以吊唁、颂扬名重一时的死者。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隋唐演义.第八五回》:「况夫人幸得善终于相公之前,生荣死哀,其福过相公十倍矣,何必多求。」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生时受人称誉崇敬,死后为人所哀悼。后用以吊唁、颂扬名重一时的死者。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隋唐演义˙第八十五回:况夫人幸得善终于相公之前,生荣死哀,其福过相公十倍矣,何必多求。其他释义: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
关于生荣死哀的造句
1、生荣死哀死得其所万古千秋万古流芳为国捐躯。
2、生荣死哀,不就是一条命吗?有什么不可以舍弃的,你若不去,我们去!
3、最不济最后将罪名推给西夏或者契丹身上,本王爷生荣死哀,他们升官发财,可谓皆大欢喜。
4、人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戴秉仁的死,也算得上生荣死哀!李水莲和儿子戴来福披麻戴孝守灵。
5、周总理生荣死哀,永垂不朽。
关于生荣死哀的近义词
生荣亡哀
关于生荣死哀的词语
生荣没哀 哀哀父母 生生死死 怨哀哀 哀哀欲绝 哀死事生 生荣殁哀 生荣亡哀 生荣死哀 哀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