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工作长足发展,加之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形成了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崇文风尚。几年以来,我校响应市局、市教研室的号召,积极开展写字教学,重视写字教学,让全体师生逐步认识到写字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通过抓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全体师生的自信心,陶冶师生情趣,提高师生审美观点;师生在写字活动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还能从感情上鼓舞师生士气,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办学特色——构建“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在写字中“释放活力,弘扬个性,走向蓬勃”,以“规规矩矩写字”为教学切入点,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目标,形成“以字厚德,以字启智,以字健体,以字育美,以字立信,以字立诚,以字立志”全面发展的教育。现将一年来的'创建工作小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有序,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开展书法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关爱,得到书法协会专家们的无私提协,得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家长的大力配合。学校领导更是注重书法教育的开展,安排专门的中层领导分管工作。学期伊始,制定学年、学期计划,并把计划落实到分管老师,落实到班,落实到每一个人,让书法教学走进课堂。镇政府还每年下拨专门的经费作为书法教育活动经费,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证。
二、资源整合优化,课程得到保证
学校严格遵循课程基础设计思想,写字课程100%开设,师资保证、时间保证。在课堂上,老师们严格要求学生一笔一划书写,尤其是语文老师,把书写教学设计到教学环节中。除了每周一节的写字课以外,学校还在每周三的中午开展了书法社团,我们学校的陈春晖老师任教,他是浙江省书法协会会员,写得一手好字,这让我们的学校的书法教学锦上添花,也带动了我们学校老师的书法热情,为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创建了有力的条件。
三、活动丰富多样,学生硕果累累
每学期,我们都针对写字教学精心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引领学生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如“庆元旦的书画展”,“我的书法作品”展示活动;在期中期末总结时,学校特别设立了“小小书法家”奖,对学生学习写字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学校周期性的分学段组织学生优秀作业评比,重视抓好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有重点地发现和培养写字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写字比赛、批“写字明星”、“小小书法家”脱颖而出。
在新课改春风的吹拂下,虽然我校深处偏远的山区,但是仍然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以我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把课改落实到实处。根据我校学生少,模式好转变的特点,就好比“小锅饭好做,做不好倒掉重做”一样努力打造出适合本校,本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先后试验过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去模式,三勤四环节教学等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的提高了,每一位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我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条“夸”的教学经验,马上通过教研活动向其它班的老师进行推广,在学校的其它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我们学校不管是哪一位教师想出一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点子都可以马上向其它年级进行推广,并受到奖励,所以说我们学校教师的干劲十足。并且我们学校还组织老师到兄弟学校去听课,到网上下载优秀教师的视频一起观看,揣摩,探讨,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虽说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稳步推进,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开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因为处在深山区,自然教育教学条件就相当落后了。
学校建设单一,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才导致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存在滞后性。老师们也“敢想敢做”,但是相关教学设备的极不完善,使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伤害。比如我校没有操场,没有音体美室,连最基本的一个乒乓班台都没有,上级部门早就向农村小学下发体育器材,我校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球台,学生上体育课就一个活动就是做游戏,我校学生不会打篮球,不会打乒乓球,不会唱歌,不会画画。另一方面,学校配套教学设备太少了,现在都在强调电化教学,电子备课,可我们学校只有一台电脑,总不能所有的老师都用这一台电脑备课吧,更别说电教进班了。在搞高效课堂的活动中,老师需要的器具很难得到满足,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发挥。其次,由于学校教师办公条件的有限,几位教师不得不挤在一间房里办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教师的备课积极性。
二、我校一至六年级,六年教学班,仅有7名教师,其中代课教师4人,且有三人只是初中毕业,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课堂教学成效很低。
在这里想说的是,高效课堂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规教师,因为不管做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制定什么样的制度加以约束,对于代课教师来说,工作不稳定,说不得管不得,都是一二十岁的小女孩,说不干就不干了,那么在管理上就只能“任意而行”,“点到而止”,总比没有教师要好。希望在以后的教师分配上,我们也不奢望多么好的教师,只要是正规的教师就好,从而更加促进我校高效课堂的建设。
三、我校教师接受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的机会有限。
囿于山区,路途不变,进而导致教师外出培训减少,使得教师知识更新与理论转化受到制约。虽说校内有不定期的教师经验交流会议,但这只是小范围的活动,不够于对教师整体教育教学理论及水平的提升。
既然诸多问题存在,那就说明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再苦再累,大家都在坚持,都乐于直面,乐于奉献。我校所有努力的人们都在思考: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到底能做多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