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彩虹
是羚羊用身躯筑成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阴冷的下雨天。
有一伙猎人在一个阴冷的下雨天去打猎,他们埋伏在悬崖边希望有动物闯到他们的枪口下,成为他们的猎物。因为悬崖很宽,只要有动物进入这里,就是进入了包围圈,这里是绝好的狩猎地点。他们安静地等着。过了一阵子,有一群羚羊四处张望着来到这里,一个猎人命令大家:“少安毋躁,等会儿再开枪。咱们把羚羊围起来,把它们逼上悬崖它们就任由咱们摆布了。”这时领头的羚羊发现了他们,可是太迟了!猎人的队伍在快速地包围着羚羊,领头的羚羊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和几个个头大的羚羊嘀咕了一阵后坚定地走到悬崖边凌空一跃。但悬崖很宽,只跳到一半的地方,又马上要坠落下去,这时一只个头小的羚羊一下跳起来到中间时用脚踏了一下大羚羊的头,又是一个美丽的弧线,跳到了对面,我知道那是爱的弧线,也是生命的弧线!
雨停了,在云的下方出现了一道彩虹,那是用死亡和生存一起建起来的,我知道,那是生命的彩虹……
简评:
在我讲动物也有情感这堂作文的时候,孟卓司琪写了这篇作文。孟卓司琪给我们复述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孟卓司琪的阅读面很广,不知道她从哪里读过了这个故事。我也读过这个故事,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的第27课《斑羚飞渡》和这篇文章极其相似(我将这篇课文打印下来附在本文之后,请同学们欣赏原文,并与孟卓司琪的作文做一下比较)。
《斑羚飞渡》的作者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这是一篇动物小说,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还记得孟卓司琪在写作文的时候,说怕我读不懂这个故事,还跟我用手比划着详细讲解了羚羊是怎么跳过悬崖的,这就是因为我们词汇还贫乏,叙述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的原因。虽然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和大作家的经典作品比较起来,孟卓司琪的作文并不十分流畅,甚至有些地方还让人读不太明白,但我认为能用自己的话把读过的故事完整地复述下来,孟卓司琪做得已经很好。
本文书写工整,并且很可笑的是每自然段开头孟卓司琪都精心画了一个小彩虹。那天这节作文课本来是12:30下课,可孟卓司琪却一直写到12:50,直写到教室里只剩她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