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之乡——梅州

文化之乡——梅州

来源:智榕旅游

文化之乡——梅州

  泱泱华夏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饮食、民居等,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家乡有个独特的风俗——注重文化。

  梅州素有“文化之乡”的雅称,梅州的客家先民,从中原“衣冠南迁”而来,大都出身于书香门第,长久以来延续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历来文风鼎盛,崇文重教,英才辈出。文化之乡的“文化”代表了客家文化的最高境界,包括精神、思想、居住、建筑、服饰、饮食、语言、文艺、教育、信仰、习俗等方面,其中最被推崇的当属教育——一是倡办教育;二是送子上学堂;三是英才辈出。最著名的还是倡办教育和英才辈出。

  倡办教育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地方教育组织。宋代以来,梅州书院林立、文风鼎盛。东山、蓝田、桂岭等书院均见证着梅州“文化之乡”的历史地位。此外,梅州地区其它各区县均在较早时广泛办学兴学,书院、学宫、学校等机构遍地开花。

  据史志记载,梅州地区南宋时即塾学遍布,明清时科甲兴盛,闻名海内外。就算是现在,在改革开放以来,梅州高考升学率也稳居全省前列。

  英才辈出

  《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如“五科五解”、“一腹三翰院”、“三代四翰林”,更有父子同进士、岭南第一才子宋湘、八旬翰林、学霸韩山等佳话。以梅县为例,早在宋代就出了不少进士,有些还是一家的。

  乾隆嘉庆年间,可谓是梅州文风最盛时,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会试,广东全省中进士者11名,梅县占5名;嘉庆3年(1798年)戌午科广东乡试,全省中举者88名,梅县占17名,其中李汝谦为榜首的解元。清状元吴鸿督学广东,赞梅州“人文为岭南冠”。其中梅县是清代全国114个科举发达县之一,广东五个科举发达县之一。

  梅州市还有本叫《梅州进士录》的书,以详实的史料展现唐宋至明清千年间梅州涌现的进士,描绘他们的生平、事功,为人们了解客家人崇文重教之风提供了窗口。《进士录》提供了这样的数据:进士283名(含文进士和武进士),其中会试殿试产生的正榜进士247名(含寄籍进士8名),钦赐进士15名,明通进士21名。翰林院学士33人,举人16人,解元17人,廪生、贡生、秀才179人。清乾隆年间,嘉应州(今梅州)官王之正在署前树立“人文秀区”牌坊,以志本地人文之盛。辛亥以来,梅州孕育了30名两院院士、1名元帅、5名将军、228名大学校长。文学家郭沫若1965年来梅州时,还赋诗称赞梅州是“人物由来第一流”。

  梅州,著名的“文化之乡“,也是我的老家。”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因如此,我的老家才与别地那么不同。梅州的文化,也早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