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师:玻璃窗上开了这么多漂亮的冰花,这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的心里会有什么疑惑
生:我会问妈妈这冰花是谁送来给小童的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这冰花是冬爷爷在在小童睡觉的时候送来的.
师:你还想问写什么
生:这冰花为什么在窗户上
师:小朋友们回去查了资料,问了爸爸妈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由于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课外资料的探究,对冰花的学问都有了了解,有了这一个过程,孩子们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搜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仅了解了冰花中蕴藏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搜集和探索,让学生不局限于课文课本知识,以一带面,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学到读书的本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中实现文本和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贵在体验"这些基本理念得以实现.在课堂中,想学生所想,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点拨者,让学生自己读并讨论,学生正确的及错误的学习信息,都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
《冰花》教学反思
一年二 赵丽杨
《冰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第一自然段一句话,写小童清晨醒来看见了玻璃窗上的冰花;第二自然段共有三句话,从颜色,形态等方面,形象地写出了冰花美丽动人的姿态;第三自然段是写小童看见了美丽的冰花后向妈妈提问以及妈妈巧妙的回答.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
一,创设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由于气候的原因,北方也不是经常能够看到冰花了.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创设了北风呼啸,屋外冰天雪地这样一个情境导入课文,这寒冷的冬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并引导学生去观察玻璃窗上的冰花,让学生感受冰花美丽.
课文中小童惊奇地喊时,我引导学生:小朋友,你们平时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 文中的小童感到惊奇时的口气和动作和我们平时一样吗请边读边表演给大家看.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让孩子们对冰花的形态有了大致了解,在学习课文后,我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做说说,充分发挥想象力.孩子们都沉浸在北国风光的意境中,朗读起课文来,感情自然很投入.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才能成为感悟课文内容的 "打火俄石".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画出它们的样子,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谁能让树叶更宽大些,让小草更柔嫩些 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三,拓展延伸,启发想像.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像.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 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 ),像( ),像( )."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对学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四,激发热爱自然,提升认识.
大自然是美不胜收的,观看真实的小冰花,寻找小冰花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我们很难见到它们了 怎样把它们留在身边 通过讨论让孩子们认识自然的美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语言太多,原因是怕学生想不到,说不完整.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对课堂上特殊孩子的控制能力很不灵活.今后我要不断锤炼自己,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应变机制,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读书感悟课.
《冰花》教学反思
《冰花》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课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第一,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晶亮、宽大、柔嫩、丰满、洁白、一朵朵、一束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以上目标,我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自学目标进行自学(试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认读生字,描红仿影;)第二、三课时:随文识字写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学完之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做法应该坚持下去:
一、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课始,我用简洁的话语想学生宣布本课的学习目标:1、一读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2、二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标记;3、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最少读5次;4、四读课文,找出长句子,或难懂难读的句子,至少反复读5次;5、五读课文,读连贯,读正确;6、读生字(会认的和会写的),看笔顺,书空;7、读帖,描红。最后,我又明确地提出了下课时的检测要求:抽查。这样,学生有事可做,有目标,有要求,学习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二、文中找词,词中找字,送字回文。这12个字就是我进行本课识字教学的程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从词语中找出生字,最后将生字送回课文当中,这种方法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
三、注重发挥小老师的榜样作用
作为老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论是识字、写字也好,还是朗读、背诵也罢,都要学会发现“小老师”,当你在课堂上表扬某个“小老师”时,你留意一下其他的学生,此时,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学生想和他比一比,想和他一样去展示自己,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因此,要重点培养几个优秀的“小老师”,他们的表现会给其他的学伴带来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竞争的种子,进而促进更多的学生进步、提高。 教学中还有不少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如怎样让组长具备更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钻研,只要我们坚持,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