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
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题目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走进诗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我们学过他的古诗吗?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学生自由表达。
3.谈话导入: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杜甫一起到美丽的春天踏青吧!
二、整体感知
1.打开“课文朗读”,?听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由朗读《绝句》。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3.反复读,?将诗读清楚、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预设:春天、温暖。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5.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预设:花草、鸳鸯等。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鸳、鸯。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两个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两个字,?并想一想还有哪些字是这样的偏旁呢。
四、朗读欣赏诗歌
1.出示古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预设:
迟日: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学生根据图片想象情景。
(1)春光无限好,?你还知道其他描写春景的词语吗?
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
(2)诗中还有香味呢,?你闻到了吗?
预设:花香:芳香馥郁。
草香:清新。
2.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
3.出示古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2)认真朗读这两句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燕子鸳鸯的动态图。
4.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5.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在春天的活动吗?
预设:学生们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6.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动态情景。
枝繁停雀鸟,?冰破游白鸭。
7.仔细体会“睡”和“飞”的意境。
8.根据课后的注释,?想一想诗歌的意思,?画出你欣赏到的美景,?体会作者春天的美景。
9.出示图片,?配图朗读。
五、课下积累
课下积累一些杜甫写的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并分享给大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六、课堂展示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写了怎样的景象。
七、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融、燕、鸳、鸯”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偏旁的写法:“鸟”做偏旁的生字一般都和“鸟类”相关联。“虫”做偏旁,?注意在右边的时候需要写得稍微小一点。“燕”字在书写时候注意偏旁“四点底”的写法要均匀。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八、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春江晚景:惠崇的画作。
2.走进诗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那我们学过他的古诗吗?
学生自由表达。
3.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吧!
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由朗读《惠崇春江晚景》。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3.依次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4.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惠、崇、芦、芽。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字的特点,?试着给这四个字组词。
3.说一说你怎样更快地学会这几个字。
四、朗读欣赏诗歌
1.出示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预设: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你能不能感受到季节的气息呢?
预设:早春、桃花。
2.这两句描绘了早春的哪些景物呢?
预设:竹子、桃花、春水、鸭子。
3.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4.出示古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认真朗读这两句诗,?你来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预设:
(1)芦芽应该是芦苇的嫩芽。
(2)蒌蒿:是一种植物,?因为它们都是“草字头”的字。
(3)河豚:应该是一种生活在海洋的生物。
……
5.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6.你还知道其他植物在春天茂盛生长吗?
预设:学生们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7.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动态情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绿草遍野油菜黄。
8.根据课后的注释,?想一想诗歌的意思,?画出你欣赏到的美景,?体会作者春天的美景。
9.出示图片,?配图朗读。
10.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
五、班级展示
课下积累一些关于描写春景的古诗,?在课堂上自由讨论并分享给大家。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六、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教师指导书写的规范性,?指出每一个字的注意事项。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七、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文章,?今天的我们在诗歌中徜徉,?继续体会诗中的绮丽风光。
2.课前准备:
(1)《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茶山集》中。
(2)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由朗读《三衢道中》。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3.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朗读。
三、了解诗意
1.在小组中说一说诗歌的意思,?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预设:
(1)参考课后注释。
(2)借助工具书。
(3)加入自己的想象。
2.出示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1)理解诗中词语: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却:再,?又。
你了解梅子吗?
预设:青梅、话梅、黄梅。
(2)梅子黄时:指的是五月时节。梅子黄时往往多雨。
(3)你从“日日晴”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气晴好,?心情愉悦。
3.小组讨论理解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4.出示诗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理解古诗里的词语。
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5.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回来时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阴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传来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四、课堂积累
试着用“春”字写词语,?写出春天的美景。
预设:春水、春雨、春燕、春柳、春风、春草。
五、赏析诗歌
1.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意境,?感受赞美之情。
进行小组研讨,?然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提示:你能不能说得跟诗一样美呢?注意表述的语言美。
2.我是现代小诗人,?我的语言也很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重塑诗歌。
3.把你认为诗中最美的句子写到“我的小本本”中。能告诉我你选的佳句吗?我们来分享一下选择的理由吧。
六、主题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景的诗?说一说,?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写了怎样的景象。
七、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教师指导书写的规范性,?指出每一个字的注意事项。预设:“木”做偏旁的变化。注意偏旁“冫”和“氵”。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八、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一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篇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二)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指多名学生述说每行诗的意思,教师及时点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师:“桃花三两枝”说明了什么?(两三枝桃花开放,给我们报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鸭先知”表明鸭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戏。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生:这名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出嫩芽,此时正是鲜美的河豚上市之时。
师:“蒌蒿满地芦芽短”体现怎样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爱),“河豚”是画中的事物吗?(河豚不是画中的事物)。你能结合课文和图画进行联想吗?(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在师生共研中让学生知道这首诗诗人由江边——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咏画的景物,描绘竹林、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丽景色,第4行诗由画面景物跳出画面,展开了极为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四、三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三)
①三读古诗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背诵古诗。
2、学生进入第三次先学,在学习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①引导学生概括题画诗的特点。
出示《题画兰》这首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让学生结合这两首诗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②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学生背诵古诗。
五、课堂训练
1、辩字组词:
崇()芦()豚()蒿()
崇()庐()逐()篙()
2、这首诗中写咏画面景物的诗句是:
作者展开想象的诗句是:
3、古诗赏析:
①这是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②这首诗描写了时节的景象,体现了诗人。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六、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从古诗的内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从诗人描给的图画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设计:桃花鸭子,画中蒌蒿芦芽,画外河豚(联想)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鸳yuān(海鸳)海鸳是信天翁的别称。
鸯yāng(鸳鸯)惠huì(恩惠)
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
减jiǎn(减少)
二、会写字及组词
融(融化)(融合)(融通)
燕(燕子)(乳燕)(燕窝)
鸳(鸳鸯)(海鸳)(鸳凤)
鸯(鸳鸯)(鸯锦)(鸯龟)
惠(恩惠)(实惠)(优惠)
崇(崇尚)(崇高)(崇拜)
芦(芦苇)(芦柑)(芦荟)
芽(发芽)(豆芽)(麦芽)
梅(梅花)(杨梅)(腊梅)
溪(小溪)(溪水)(溪谷)
泛(广泛)(泛滥)(泛应)
减(减少)(加减)(减肥)
三、易错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
崇:上下结构,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五、形近字
牙(牙齿)
六、近义词
融—溶暖—热满—遍
欲—想尽—完添—增
七、反义词
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
短—长晴—阴减—加晚—早
八、考点提示
1.背诵《古诗三首》《燕子》(第1-3自然段)《荷花》(第2-4自然段)《忆江南》
2.默写《绝句》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