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的手段有假装真实、夸大虚假、虚假配合、夸大威胁、先给后取、多层套路。量刑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分析
合同诈骗罪常见的作案的手段包括:
1、以假乱真“饰耳目”。
2、招摇撞骗“唱空城”。
3、一唱一和“演双簧”。
4、虚张声势“空手道”。
5、先舍后取“钓大鱼”。
6、高进低出“连环套”。
此罪的量刑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合同诈骗罪的预防与打击措施
合同诈骗罪的预防与打击措施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界定,加强对相关行为的打击力度。其次,加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合同诈骗的辨识能力,避免成为受害者。此外,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破案率和判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同时,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完善合同签订和履行的流程,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降低合同诈骗的风险。此外,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综上所述,合同诈骗罪的预防与打击需要综合施策,法律、教育、执法、管理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减少合同诈骗犯罪的发生。
结语
合同诈骗罪常见手段五花八门,包括以假乱真、招摇撞骗、一唱一和、虚张声势、先舍后取、高进低出等。根据法律规定,该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预防和打击合同诈骗罪,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公众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和行业自律。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减少合同诈骗犯罪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