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犬蛔虫的发病原因有幼犬吞食感染性虫卵后,虫卵孵化后钻入小肠发育为成虫;
2.年龄大的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新生幼犬也可通过吸吮初乳而引起感染。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蛔虫病是怎么发生的?如何防治犬的蛔虫病?
犬蛔虫病是由于犬蛔虫和狮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而引起的。它是1~3个月幼犬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影响幼犬的生长发育,严重感染时也可导致犬死亡。
犬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幼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肠内孵出幼虫,钻入肠壁,随血流经肝脏进入肺脏。幼虫经肺泡、支气管,随痰咽入胃,到小肠后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其中一部分幼虫移行到肺以后,经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到其他脏器和组织内形成包囊,并在其内生长。如被其他肉食动物吞食,仍可发育成为成虫。移行至子宫的幼虫还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胎内感染。幼犬出生后20~40天,肠内即可出现成熟的蛔虫。新生幼犬也可经乳而感染,感染后幼虫直接发育成为成虫。
狮蛔虫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感染性虫卵,被宿主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进而钻入肠壁内发育,然后返回肠腔,3~4周发育成为成虫。
患有蛔虫病的犬食欲不振,异嗜,呕吐,腹围增大,被毛粗乱,生长缓慢,可视黏膜苍白,日渐消瘦,腹泻,吮乳时有特殊的呼吸音,偶有癫痫性痉挛等神经症状;幼虫移行到肝脏可导致一过性肝炎症状;移行到肺可引起肺炎。严重感染时,其呕吐物和粪便中常见排出虫体。
治疗:本病有效的驱虫药有盐酸左旋咪唑按10毫克/千克体重剂量1次内服,隔7天后再服一次。也可选用驱蛔灵按8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两周后重服一次。及其他有效药物如阿福丁、驱虫净、丙硫咪唑(按5~2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一次,连用3天)、噻嘧啶、灭虫丁注射液(按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连用2~3次,间隔15天重复用药一次)等。
预防:除搞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外,应对犬定期检查及预防性驱虫。幼犬断乳后每月驱虫一次,成年犬每季度驱虫一次。应注意的是,如幼犬通过胎盘或吮乳感染的,应在出生后20日龄开始驱虫,以后每月一次。
小狗拉蛔虫说明了什么
感染蛔虫病、饮食不卫生等。
1、感染蛔虫病:这是一种寄生在小狗肠道内的寄生虫。蛔虫通过吸收小狗肠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生命,对小狗的肠道造成损伤,导致腹泻、食欲下降、消瘦、呕吐等症状。小狗在外面接触到被感染蛔虫的粪便或者受污染的环境,就会感染蛔虫病。
2、饮食不卫生,吃了带有蛔虫卵的食物,导致蛔虫感染。小狗食用了未经煮熟或处理的生肉、生鱼等食物,其中存在蛔虫卵,从而导致蛔虫感染。小狗所处的饲养环境不干净,食盆、水盆等容器没有及时清洗和消毒,也会增加蛔虫感染的风险。
两个多月大的可卡狗狗肚子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蛔虫呢?
两个多月大的可卡狗狗肚子里有许多蛔虫,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
首先,幼犬更容易感染蛔虫,因为它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而且可能没有足够的抵抗力来抵抗蛔虫的感染。
其次,如果幼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或者幼犬出生后环境卫生条件不良,都可能导致幼犬感染蛔虫。
此外,营养不良、疾病和环境脏乱等也会降低狗狗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感染蛔虫。
为了避免蛔虫感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定期给狗狗服用驱虫药、保持环境卫生、避免狗狗接触其他可能感染的动物等。如果狗狗已经感染了蛔虫,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狗为什么会得蛔虫
1、狗会得蛔虫的原因
蛔虫是一种寄生虫,可以在狗的肠道内寄生,导致健康问题。狗会得蛔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们进食寄生虫卵。寄生虫卵是寄生虫在狗体内产生的虫卵,在狗便便中排出,环境中会存在一段时间,如果狗摄入了寄生虫卵,就有可能感染蛔虫。
此外,狗还可能从其他狗身上感染蛔虫,因为寄生虫卵可以在毛发上存活。当一只狗另一只狗的毛发时,就有可能吞下寄生虫卵。
2、狗得蛔虫的症状
当狗感染蛔虫时,其症状包括腹痛、呕吐、便秘、体重下降等。如果感染的蛔虫数量越多,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肠梗阻、腹膜炎等,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危及狗的生命。
3、如何预防狗得蛔虫
预防狗得蛔虫的方法包括:
1)定期给狗进行体内驱虫:宠物医院可以提供体内驱虫的服务,兽医会根据狗的体重和年龄等因素给出适当的药物,定期给狗服用可以预防蛔虫感染。
2)注意清洁:定期给狗洗澡、梳毛,保持它们的环境清洁是预防蛔虫感染的有效方法。定期清洁狗窝和卫生间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3)教育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因为垃圾和痰液可能会成为寄生虫卵的媒介,这是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容易忽略的问题。
4、如何治疗狗得蛔虫
如果狗已经感染了蛔虫,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宠物医院会根据狗的情况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会使用驱虫药来清除狗体内的蛔虫,治疗期间需要注意观察狗的健康状况。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体内驱虫维持健康,预防再次感染。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