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老年人穿鞋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章:老年人鞋跟和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老年人的穿鞋误区
编者按:人到老年身体各个方面都需要注意,不管是养生保健措施还是用品都应该特别小心,那么,鞋子是老年人离不开的生活用品。你知道老年人穿鞋应该注意些什么吗?了解老年人的鞋跟和健康的关系吗?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下吧
老年人穿鞋应该注意什么
1、要保温性能好。
使脚的温度保持在28-32,此时感觉最为舒适。低于22,会影响血液循环。
2、要透气性能好。
穿了鞋的脚,皮肤湿气散发量老人为每12小时15-40克。若湿气滞留在鞋内超过4-5小时,脚越湿,散失的热量越多,进而易导致着凉。
3、要防滑性能好。
老年人最好空布底鞋,鞋帮不宜用尼龙织物或是人造革,最好是用棉布。那种“千层底”布鞋更佳。体重超重的老年人应将后跟适当垫高2厘米,这样既然轻便,又可
维持足弓。
4、要少穿拖鞋。
老年人在室内休息的时间较长,很容易养成久空拖鞋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对健康却寄存器多益少。 人们平时穿着的布鞋,皮革等后跟都有一定的弓度,鞋底也有一定的
高度,体重均匀分布在全脚掌,以支撑整个身体进行各种政党的活动,并使脊柱保持自然弯曲。 而拖鞋大多为平底,结果使身体的负荷在足部分配不均,改变了人体的姿势和内脏的位置,长
期下去足弓可有微弱下陷,使人感到疲劳,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5、要合脚。
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应避免穿高跟鞋或中跟鞋,运动时应穿软底运动鞋。
老年人鞋跟和健康的关系
老人穿平底鞋易引起骨折
专家称,健康人的脚底有足弓,它是由足的骨骼、肌肉、韧带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缓冲行走时产生的冲击力,避免疲劳和由脚跟向上至大脑的震荡。老年人足的内侧肌群和韧带出现了退行性变化,肌肉的张力和韧带的应变能力显著减弱,足弓弹性和承重能力也显著下降。一旦站立或行走稍久,便会出现足踝、膝髋关节和腰部的疼痛不适。
无跟的鞋子虽站立时稳当,但定向转动性最大,容易引起足部等部位的损害和慢性劳损。由于穿平底鞋时足弓的缓冲力下降,极易在脚用力不当的瞬间造成骨折
鞋跟过低可加速足部老化
另外,如果鞋跟过低,令后足负重多,约占体重的60%,可加速足底韧带和骨组织的退化,而引起足跟痛、头昏和头痛等不适。因此,老年人的鞋跟不宜低于1厘米。
平底鞋的鞋底过薄过平,冬天地面太冷,不利于脚的保暖。而老年人常有中气不足,容易让“寒从脚上生”。平底鞋的防滑性能比较差,易造成意外的摔伤。
过高的鞋跟会诱发关节炎
而鞋后跟过高,比如超过7厘米,前足负重就会增多,可达体重80%以上,从而引起前足疼痛。鞋后跟过高,可使人体骨盆前倾、腰部后伸,使背部肌肉收缩绷紧,引起腰痛。过高的鞋跟还可使膝关节张力过高,诱发膝性关节炎。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女性膝关节炎的发病率比男性高1倍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喜欢穿高跟鞋。
除了要注意鞋后跟的高度外,老年人的鞋底要稍大一些,以免摔倒。鞋底也应稍软稍厚,鞋底硬而薄时,地面的冲击力直接作用于足部,使足部易于疲劳、劳损。
老年人的穿鞋误区
误区一:
老人买鞋一定要软
有些老年人在选鞋时奉行越软越好的标准。其实,软底鞋刚穿时固然轻便,可以缓解老年人因足部退化造成的疼痛,但会使脚更费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人行走机理非常复杂,需要脚部各个骨骼和肌肉的协同合作。在行走时,先是足部放松,足跟着地,此时足跟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鞋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托和缓解足部冲击力,但如果鞋底太软,承托力度就不够。
其次,人行走时足跟部抬起,推动身体向前,此时鞋可以发挥协助推动的作用。但老年人脚部的推力变弱,如果鞋子太软的话不利于足部抬起。实际上,老年人买鞋应当“软硬兼施”,平时家居或散步时可穿舒适的软底鞋,需要长途走路或爬山时要选承托力足够的硬底鞋。
误区二:
平底鞋更适合老人
那么平底鞋是否更适合老年人呢?答案是:不一定。平底鞋的优点是受力均匀,可以大限度地直接接触地面,舒适、方便。但老年人足跟部脂肪垫开始萎缩,在迈步时需要脂肪垫吸收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因此3厘米左右高度的鞋跟可以弥补足跟脂肪的萎缩。另外,老年人机体调节能力比较差,穿平底鞋在起步时需要更大的能量,这样容易扭伤脚。在冬天,一定厚度的鞋底还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此外,无松紧带或鞋带的鞋子老人最好不买,这类鞋子一般比较紧,难以适应老人白天逐渐肿胀的脚。新鞋面要选弹性和透气性好的,最好能有良好的弯曲性能,适合脚背高的老人穿;鞋帮面要柔软,鞋整体要比较轻。
总结:老年人的身体是很脆弱的时期经不起折腾,一次老年人的鞋子就很关键,只有好的鞋子才能使老年人更舒适,才能更好的远离疾病。那么,小编为您盘点的老人穿鞋秘方要牢记了。(作者;李子豪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