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树:别名,为金虎尾目、大戟科、麻风树属、大戟系列多肉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南部热带地区。作为观赏植物,在全球各国有广泛引种栽培。我国许多省份园林部门及花卉爱好者亦有栽培。1848年命名。全株或根可入药,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在民间,用于治疗肿痛,毒蛇咬伤。。
株形奇特、形态怪异、独木成景,因其基部膨大,形似酒瓶,故得名。这个粗大的树干可用于贮存水分,是室内盆栽的优良花卉。一年四季开花不断,是有着悠久栽培历史的室内盆栽佳品。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可庭园栽培,也可做园景树。
颜色分类:红色_绿色 ;茎形分类:块状 ;叶序分类:单生 ;叶形分类:掌形 ;光照需求:强光 ;生长速度:中等 ;培育难度:较易 ;适宜温度:20℃±6℃ ;酸碱范围:6.4±.6(PH)
佛肚树植物特征:
直立灌木,不分枝或少分枝,株高0.3-1.5m,茎基部或下部通常膨大呈瓶状。枝条粗短,肉质,具散生突起皮孔,叶痕大且明显。叶盾状着生,轮廓近圆形至阔椭圆形,顶端圆钝,基部截形或钝圆,全缘或2-6浅裂,上面亮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掌状脉6-8,其中上部3条直达叶缘。叶柄无毛,托叶分裂呈刺状,宿存。
佛肚树种植方法:
性喜阳光,适温22-28℃。整个生长期除炎夏适当遮阴外,都要满足其充足的光照。深秋入室后,要将其放在朝南的窗台,让其多接受光线,或利用灯光作辅助光源。只要室温保持在20℃以上,并满足其光照6h左右,即可开花不断。冬季室温最低不能低于10℃,即能安全越冬。不过易落叶但仍能开花。
佛肚树繁殖方式:
通常扦插、播种。种子采收后,先贮藏于20-30℃下,夏季播种,播后3-6个月发芽。扦插5-6月,择取顶端的分叉嫩枝长10-15cm,于节下0.5厘cm处切下,置通风处2-3h,待切后收口后插入清洁的煤渣中,并遮去阳光,保持煤渣温度22-25℃之间,约20-30天生根,根须长至2-3cm时即可上盆。播种后25-30天出苗,一年生苗茎干即略膨大。也可以嫩枝扦插繁殖。在22-24℃的条件下,15-20天生根。盆栽土壤宜偏干,生长季节可酌情施用薄肥。
佛肚树开花形态:
花期几全年。花序顶生,具长总梗,分枝短,红色,花萼长约2mm,裂片近圆形。花瓣倒卵状长圆形,红色。雄蕊6-8枚,基部合生,花药与花丝近等长。雌花子房无毛,花柱3枚,基部合生,顶端2裂。蒴果椭圆状,种子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