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

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

来源:智榕旅游

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
1、概念不同。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2、处罚不同。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3、停止的时间点不一样。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4、二者停止的原因不一样。犯罪预备是行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必须是在着手实施犯罪前停止下来;犯罪预备行为停止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犯罪中止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主动放弃犯罪(自动性是实质条件);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的认定:
1、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中止者成立犯罪中止,其他不成立;如果一人中止,虽然阻止或者他人但未能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由于不具备有效性特征,所以不能作为中止犯认定,只能在量刑时酌轻。
2、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认定为未遂的教唆;帮助犯有一定的从属性,实行犯中止犯罪,帮助犯不知道,对其应按照犯罪预备认定,反过来,教唆犯、帮助犯要中止犯罪,对教唆犯来讲,必须阻止实行犯实施犯罪,使实行犯打消犯罪的念头,才构成中止,而帮助犯应采取有效措施,抵消自己的帮助行为对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
3、中止犯如果向有关机关报告,司法机关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应认定为中止。
综上所述,犯罪预备和中止都是未遂的范畴,并没有造成犯罪发生,但是两者也存在一些区别。在概念和成立条件上是不同的,在处罚原则上也不一样,犯罪中止的处罚比预备要轻,对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对当事人可以免于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四条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