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主要采用的四种方式包括:第一种方法是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通过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和收入确认时点,可以合理归属所得年度,从而达到减税或延缓纳税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基于税法对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算的不同规定,选择有利的方式,例如采用最短的折旧年限或合理分摊成本等,可以减少税收负担;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成本、费用的分摊与列支,实现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润少缴税,但需要注意在税
法律分析
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税收筹划,但从其开展经营活动的类型和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来看,主要采用的四种方式如下。
第一种方法,纳税人要从收入的方式和时间、计算方法进行选择、控制,以达到节税目的。
销售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企业销售货物有多种结算方式,不同的结算方式其收入的确认时间有不同的标准。税法规定:直接收款销售以收到销货款或取得销货款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为收入确认时间;赊销和分期收款销货方式均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销售,待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这样,通过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可以合理归属所得年度,以达到减税或延缓纳税的目的。
收入确认时点的选择。每种销售结算方式都有收入确认的标准条件,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企业应特别注意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业务收入确认时点的筹划。企业可推迟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直接收款销货时,可通过推迟收款时间或推迟提货单的交付时间,把收入确认时点延至次年,以便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
劳务收入计算方法的选择。长期合同工程的收益计算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和完成民法典,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采用完成民法典为佳。
第二种方法,纳税人要基于税法对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算的不同规定,根据企业情况选择有利方式。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纳税人可采用适当的存货计价方法在期末存货与已售货物间分配成本。存货计价方法不同,企业存货营业成本就不同,从而影响应税利润,少缴企业所得税。因此,存货计价是纳税人调整应税利润的有利工具,选择最有利的存货计价方法能达到节税目的。依现行税法,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不同方法,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是不同的,这既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步骤,也是税收筹划的重要内容。采取何种方法为佳,则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的计算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计算折旧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残值、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人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
第三种方法,纳税人要通过成本、费用的分摊与列支达到一个最佳成本值,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润少缴税。运用成本、费用分摊与列支方法,并非任意夸大成本、乱摊成本,而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运用成本计算程序和核算方法等合法手段进行的财务税收节税活动。
费用分摊法。利用费用分摊法来影响企业纳税水平,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费用支付最小化,二是如何实现费用摊入成本最大化。企业通常有多项费用开支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规定的开支范围,如劳务费用标准、管理费定额、损耗标准、各种补贴标准等。如何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选择最小的费用支付额,即实现生产经营效益与费用支付的最佳组合,是运用费用分摊法的基础。
费用列支法。已发生的费用应及时核销入账。如已发生的坏账、呆账应及时列入费用,存货的盘亏及毁损应及时查明原因,属于正常损耗部分及时列入费用。对于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费用,应采用预提方法计入费用,适当缩短以后年度需分摊列支的费用、损失的摊销期。例如低值易耗品、待摊费用等的摊销应选择最短年限,增大前几年的费用,递延纳税时间。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如业务招待费及公益救济性捐赠等,应准确掌握其允许列支的限额,争取在限额以内的部分充分列支。
第四种方法,纳税人可以通过盈亏弥补来节税。盈亏弥补是准许企业在一定时期以某一年度的亏损去抵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这种优惠形式对扶持新办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具有风险的投资有相当大的激励作用。但这种办法的应用,需以企业有亏损发生为前提,否则就不具有鼓励的效果,而且就其应用范围而言,只能适用于企业所得税。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弥补不足的,可以在5年内用所得税税前利润延续弥补;仍不够弥补的亏损,应该用5年后的税后利润弥补。盈亏抵补筹划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前确认收入。企业在有前5年亏损可供抵补的年度,可以提前确认收入。
(2)延后列支费用。如呆账、坏账不计提坏账准备,采用直接核销法处理,将可列为当期费用的项目予以资本化,或将某些可控费用,如广告费等延后支付。
(3)收购、兼并亏损企业。税法规定:企业以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或兼并方式合并,被吸收或兼并企业已不具备纳税人资格的,各企业合并或兼并前尚未弥补的经营亏损,可在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的剩余期间内,由合并或兼并后的企业逐年弥补。
拓展延伸
税收筹划是一种重要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税务安排,降低税收负担。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税收筹划:
1. 利用税收优惠:我国为鼓励某些特定行业和区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企业应了解这些,看看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以便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2. 合理利用税收条约: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税收协定,以避免重复征税和减轻国际贸易税收负担。企业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条约,减少贸易和投资的税收负担。
3. 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场所: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地域布局,以便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享受不同地区的税收优惠。
4. 优化企业税收结构: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税种、税率和税收负担,以降低整体税收负担。例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是否购买商业保险、是否采用税收负担较轻的税率等。
5. 精细化管理企业税收成本:企业可以加强税收成本的管理,例如实施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成本支出。
6. 强化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防止因税务违规导致的罚款、滞纳金等经济损失。
7. 加强税务人员培训:企业应提高员工税务意识,定期开展税务知识培训,确保员工熟悉税收法规,遵守税收规定。
8. 定期审查税务策略:企业应定期审查、更新税务策略,确保税收筹划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总之,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税收优惠、合理利用税收条约、合理安排生产经营场所、优化企业税收结构、精细化管理企业税收成本、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加强税务人员培训以及定期审查税务策略等方式,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企业可以通过税收筹划来减轻税收负担,主要采用的四种方式包括:第一种方法是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第二种方法是基于税法对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算的不同规定,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成本、费用的分摊与列支达到最佳成本值,第四种方法是通过盈亏弥补来节税。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三章 应纳税额 第八十一条 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抵免企业所得税税额时,应当提供中国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为资源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缴纳资源税。
应税资源的具体范围,由本法所附《资源税税目税率表》(以下称《税目税率表》)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一百一十六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五条所称中国居民,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就其从中国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个人。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