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报到证需要改派的几种情况。1、毕业生后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并把报到证派遣到了该企业相关的城市,但工作几个月后,辞职了,去了另一家企业工作。这时,如果这家企业能接收你档案,那么这种情况就必须改派报到证。2、学校交给毕业生的报到证,出现了信息错误,如姓名,专业甚至派遣地区等情况的错误。那么这种必须重新开具报到证。3、错派,用人单位已经撤销或用人单位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4、调配不当。院校在按照单位委托代选毕业生调配过程中,选择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5、毕业生本人遭受不可抗拒的因素或其它特殊原因。6、毕业半年后,找到工作,并能接收档案关系等。将派遣回原籍的报到证,改派到你要去的单位所在城市。7、已经就业或者未就业的学生,考上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在规定的年限内,必须进行报到证改派。办理毕业生改派需要提交的材料:1、改派申请表;2、原三方协议,如四联协议书不齐全需在申请表中说明原因;3、原报到证原件;4、如果原报到证是派至原具体就业单位,还需提供原单位的解约函或离职证明原件及复印件;5、新单位的正式接收函复印件如录用通知;6、如新单位无人事接收权或有人事接收权而不接收、申请人需挂靠人才市场的,还需提供接收人事关系及档案的部门的有效接收证明复印件,一般由接收档案或户口的单位提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办理。第十三条 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1.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2.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3.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报到证报到后仍然可以改派,应届毕业生可凭三方协议办理改派手续,通常需要提供原就业报到证和三方协议,跟学校或学校上级就业主管部门申请,然后签发新的就业报到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1、报到证回原籍了改派的话要去现在的报到证所在地,也就是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报到证改派,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劳动合同和现工作单位的接收函以及改派申请表,但是各个地区可能会有比较特殊的要求,建议先打电话咨询清楚,免得多跑几趟。2、报到证改派后有些地方是会给出新的报到证,有些地方只会在原来的报到证上面更改,然后盖相应的章,去报到的时候带改派后的报到证直接去新单位报道就行了。将报到证交给单位,他们会放入档案中,这样报到改派就完成了。3、个人档案不能经过个人手中,只能通过办理报到证改派,然后他们会根据改派后的报到证的报道地址将档案以机要或邮递的形式发到新的报到地。法律依据:《公证程序规则》 第二十三条 公证机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当指派承办公证员,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要求该公证员回避,经查属于《公证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应当回避情形的,公证机构应当改派其他公证员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