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生平:李升,字茂堂, 家住昆明官渡区前卫镇金家河蔡陆村。李氏远祖原籍南京城南雨南乡,明朝洪武年间随沐英来到云南,遂家焉,历代子孙中不乏考取秀才和武举的人。李升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李坤,父亲名叫李文有。李升少年时代原名李春,后改名李升。他持高小毕业证书,考取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先是读初级师范,后又读高级师范。李升与聂守信是同班同学,感情很好,聂守信住在端仕街,喜欢弹月琴,经常与李升到昆明的亲戚家玩。李升与同学张天放的感情也很好(张天放后来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解放后担任云南省副省长和省政协副主席)。所处时代:唐代。出生地:山东省德州。主要作品:《元白席上作(一作吕岩遇钟离先生作)》。主要成就:被毛主席称为“抗联之父”。
关于李升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李升的诗词 点此查看李升的详细内容
二、掩护革命组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当时大半个中国都解放了,人民解放军正在南下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旧政权看到末日来临已不可逆转,而在倒台之前还要找几个随葬品。开远县政府下达命令,要求各乡镇各学校都成立“肃奸委员会”,单位负责人作为当然的肃奸委员会主席。那时中国的通讯事业很落后,李升家没有电话机,农校训育主任尚跃武接到县政府公文后,无法与校长联系,紧急公文又等不及校长回来办,于是10月24日尚跃武就擅自把校内几个人员列入肃奸委员会名单,李升办公用的图章历来是交给办公人员管理的,尚跃武盖上图章,于10月26日交了上去,应付县政府。李升回农校后,才知道这件事情,但已经无法挽回。在那个名单上,校长李升被列为主席,委员有教师尚瑛,职员尚跃武,高级部学生黄学荣,初级部学生普永玺(解放后昆明市官渡区中共区委书记普永寿的弟弟)。李升对于那个肃奸委员会置之不顾,自己默默地保护校内的教师和学生,解放后公检法审查确定开远的肃奸委员会属于“开远地区一般反动组织,无活动”。开远县的国民党政府,对于校长身份的李升不会不施加压力,可李升始终没有任何听命于他们的行动。农校群众组织中,有15人的读书会,40人的歌吟队,李升不干涉,不制止,不向县政府报告,使农校内的革命进步活动有了个宽松的环境。共产党和民主青年联盟在校内组建了核心小组,发展党员3人,“民青”12人。学校中有十余人参加“边纵”十支队开远护九团武装斗争的革命工作。农校中没有一个革命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迫害,这与校长李升的暗中支持和掩护分不开。临近解放,国民党政权作垂死挣扎,对于公开进行的革命宣传活动总是采取残酷的迫害措施,旧档案中的许多公文,反映出当时军队警察急速调遣进行镇压的例子。而在李升当校长的农校里,《开远一中校志》记载:“公开组织读书会,壁报组,歌咏队,演出队,运动队,以读书、办壁报、传唱革命歌曲、文艺演出、营火晚会、球赛等形式,联络组织,扩大影响,向群众揭露旧世界的丑恶腐朽,宣扬民主解放思想。在解放前夕,组织‘护校队’,保护校产,迎接解放”。如果李升站在维护旧制度的立场上向县政府透露消息,那么农校将免不了一场劫难。李升爱他的农校,爱他的教职工和学生,在校长职位上处理尖锐的政治问题,象走钢丝一样。1949年11月16日农校举行十四周年校庆时,李升与师生一起唱歌演剧,演出话剧《欢迎星光闪出来》、《农夫怨》、《满三娘劳军》等进步歌舞节目,反映出李升主持下的农校政治色彩。中共特支书记资文斗老师也是晚会的主持人之一,校庆实际上是鼓励师生上山打游击,为迎接解放作准备。校庆之后就没有再上课了,12月7日农校师生一百多人参加边纵护九团,上山打游击迎解放去了。
三、艰难筹集学校经费
原先由省教育厅直接拨给的办学经费,省里无法收齐款项,拨不出经费来,后就改为教育厅只拨给农校百分三十,其余百分之七十的钱,则是把开远县政府本应交省政府的公款转拨给开远农校,而开远县政府难以交够公款,又叫农校去大庄等一部分乡镇催收,农校直接去乡镇催收经费确是一件很难办的事。1949年是个大动荡的时期,国民党政府财政一塌糊涂,物价飞涨,影响到农校的办学经费奇缺,教师工资和公费生的助学金没有着落,李升每隔一段时间就须到昆明找省教育厅催要拨款,并向开远县政府交涉,还要派教职工到乡镇收钱。开远县政府贪污腐败成风,几任县长交接经济都扯不清楚,省教育厅也迟迟不能拨出款来。在艰难办学中,为了要到钱,李升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好不容易才把农校维持下来,学校的日常工作他基本上无暇顾及。1949年9月,李升母亲的80岁生日快要到了,他要赶去昆明,一方面操办母亲生日,另一方面还要找省教育厅催款。开学三周后,李升离校之时写了个字条放在办公桌上:“因事上昆,校中由尚跃武负责”,就与学校会计徐行素一起上昆明去了,直到10月28日学校发工资时才回来。在李升离校的这段时间,学校出了一件使李升无法摆脱干系的事情。
四、致力农业教育
1946年8月云南省教育厅派李升担任省立开远农业职业学校校长。当时农校有7个班,学生320人,教职员18人,校址在县城文庙街文庙内(现开远一中校址)。李升准备以平生所学,贡献于农艺教育事业,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华民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农校的校园是典型的庙宇形式,校内有石牌坊一座,棂星门后是泮塘,大成殿前有石砌月台,望栏石柱上有小石狮,学校大门为铸铁制成,大门两侧有石基铁栏杆围墙,校内绿树成荫,是个优美的读书环境。《开远市志》第435页记载:“课程除一般文化课外,还开设农艺、畜牧、种作、气象、土壤、肥料、育棉、蚕体生理病理、农业(蚕业)经济、制丝、害虫、园艺等专业课。学校辟有实验农场32亩,木棉实验场数十亩。学校‘注重实习,其时间不得少于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民国29年学校试种美国烤烟成功,促使全县逐年推广种植美烟。民国34年办木棉推广人员训练班一期40人,在县内推广木棉种植技术”。农校的学制,初级部不分科,招收小学毕业生,学习年限三年,培养初级农业人才。高级部分农技、蚕桑等科,学习年限三年,培养高级(中级)技术人才。1946年秋招收一个高师班(即中师),高师班由初中毕业生中选录,其他类型师范班由小学毕业生中录取。农校的办学经费由云南省教育厅拨给,除少部分初中学生自费外,农技和师范班学生全部属公费生,也由省教育厅拨款供给,学生毕业统一分工。《开远一中校志》记载:“1948年计发公费生168名,每月合公粮三十八石六斗四升(按公费生每月二斗三升计发)”。到1949年,农校共招办初级职业13个班、中级农业专科7个班、中级师范1个班,以及普通初中2个班。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80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