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智榕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

来源:智榕旅游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出血性疾病,多与自体免疫有关,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皮肤及黏膜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抗体增高、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本病分为急性、慢性两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男女发病相近。慢性型较常见,主要见于成年人,好发于20~50岁,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急性型多有自限性,临床统计约80%的病例没有经过治疗,在半年内可自愈,一般病程为4~6周,死亡率约为1%,多数因颅内出血而死亡;慢性型未见有自行缓解者,治愈率为30%,死亡率约为2%。本病中医属“血证”、“发斑”等范畴。火热熏灼,热毒内迫营血,脏腑气血亏虚,血溢脉外,为其病理变化,病变多涉及肺、胃、脾、肾等脏腑,多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为主要治疗原则。属实火者,当着重清热解毒;属虚火者,应侧重养阴清热;若病情反复发作,久病不愈,导致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应认益气摄血为主,无论实火、虚火均可配伍凉血止血、化瘀消斑之品,脏腑气血亏虚者亦应适当配伍止血、消斑的药物治疗。

【必备秘方】

1.地榆、仙鹤草各30克,何首乌,玄参、熟地黄各15克,商陆、党参、白术、山茱萸、丹参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阴虚血热者,去党参、白术,加黄柏、知母、牡丹皮、鳖甲各10克;气虚者,加茯苓、大枣各20克,脾肾阳虚者,加菟丝子、补骨脂各10克,附子3克;脾大者,加蒲黄、五灵脂各10克。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生地黄30克,茜草、地榆、牡丹皮、赤芍各15克。每日1剂,水煎15分钟,滤出药液,加水再煎20分钟,去渣,两次水煎液兑匀,分服。主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鹿衔草、西洋参各100克,丹参50克。共为细末,每取10克,与鲜猪肝或鲜瘦肉50克,剁细与药拌匀后,加入蜂蜜1茶匙、水小半碗,蒸熟服用。视病情轻重,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治久病气血虚弱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黄芪、大枣各60克,白茅根、仙鹤草、甘草各30克,牡丹皮20克,赤芍、连翘、阿胶各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血热者,加紫草30克,黄芩10克;气虚者,加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阴虚者,加地骨皮30克;血瘀者,加三七粉6克(冲服)。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白茅根30克,生地黄、侧柏叶各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前3味水煎2次,每次加水600毫升煎20分钟,去渣,合并煎液,入洗净的粳米淘净,以小火熬成粥,下白糖调匀,空腹分1~2次温服,连服3日。主治血热妄行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名医指导】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风疹及肝炎等疾病,否则易于诱发或加重病情。

3.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4.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5.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升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各种创伤与颅内出血。

6.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质饮食,忌硬食及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患儿平素可多吃带衣花生仁、大枣等食物。

Copyright © 2019- zrrp.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