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泡水喝的功效和副作用
菊花又有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甜菊花、药菊等名称,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以白菊花、黄菊花、野菊花等供药用。主产安徽、山东、浙江、河南、江苏、四川等地。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因产地不同有亳菊、滁菊、怀菊、济菊等之别。黄菊花主产杭州,故又名杭菊,朵小而圆,多数花冠均未盛开,于9月花开时采集。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成分】
菊花含挥发油、腺嘌呤、胆碱、水苏碱、菊苷、黄酮类、氨基酸、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及锰、铁、锌、铜、钛、锶等微元素。挥发油主要含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等。黄酮类有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刺槐苷。尚含丁二酸二甲基酰肼等。
【功用主治】
(1)疏风,清热,通脉,活血,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2)菊花内含有多种美容功能因子,对须发早白、皮肤粗糙、面生黑斑和容貌苍老等有防治作用,并能去翳膜,明目。
【文献摘要】
(1)《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2)《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3)《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4)《本草纲目》:服食甘菊、白菊,“令人发不白,好颜色”。
(5)《本草拾遗》:“染髭发令黑。和巨胜、茯苓蜜丸服之,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
(6)《神农本草经》:“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
(7)《本草纲目拾遗》:“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菊花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E、杭白菊中所含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等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能抑制过氧化脂质(LPO)和脂褐素(LF)的形成,延缓细胞衰老,促进细胞代谢,恢复细胞活力,使肌肤细嫩、祛斑除皱、生发乌发、容颜常驻并去翳明目。
(2)菊花中所含较多的铁,能增强造血功能,促进生长,使皮肤红润,毛发正常生长。
(3)菊花中所含的锰,能参与造血机能,使血红蛋白、中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及循环血量增多,从而促进生长,使皮肤红润、毛发生长正常。
(4)菊花中所含的锌,能增强创伤组织的再生能力,使创伤处颗粒组织中的胶原含量增加,伤口容易愈合,保护皮肤的健康。
(5)菊花中所含的维生素A,能使皮脂腺、汗腺分泌正常,而防止皮肤粗糙、干燥、脱屑、起皱和皮肤过度角化增厚。
菊花具有利血气(《本经》)、利血脉(《日华子本草》)的功用,按中医理论,活血行气,血脉得以流畅,瘀斑便能消除,容颜便光洁红润。
【用法用量】
(1)药用:5~10克,煎汤或入丸、散,内服。
(2)食用:菊花为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药食同源”品种食物。可单味泡茶饮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内食用。
【美容食谱】
(1)菊花5~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菊花10~15克,去蒂粉碎,和粳米50克,共煮成粥,早晚食用。
(3)白菊花,温水浸,过夜后水煎2次,浓缩内服。
(4)白菊花、金银花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5)保健品厂商现已开发出白菊花饮料,可每日饮一罐。
上述方剂,除具有白嫩肌肤、祛斑除皱、生发乌发、明目外,还能防治暗疮、粉刺、疔疮、肿毒和心脑血管疾病。
【宜忌】
(1)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
(2)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