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的简体是:旌表。
旌表的拼音是:jīng biǎo。注音是:ㄐ一ㄥㄅ一ㄠˇ。结构是:旌(左右结构)表(上下结构)。
旌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旌表详细内容】
旌表jīngbiǎo。(1)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旌表[jīngbiǎo]⒈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英honor;cite;
二、综合释义
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晋书·荀崧传》:“今承大弊之后,淳风穨散,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明高明《琵琶记·散发归林》:“一门忠孝如此,理当保奏,请行旌表。”鲁迅《故事新编·起死》:“旌表了孝子,确也是一件大事情。”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宋欧阳修《左班殿直胥君墓志铭》:“胥氏义闻乡閭,门有旌表。”
三、国语辞典
表扬、表彰。《晋书.卷七五.荀崧传》:「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越敬他知礼,点一官媪,伴送他到家,另自差人旌表。」也作「旍表」。旌表[jīngbiǎo]⒈表扬、表彰。也作「旍表」。引《晋书·卷七五·荀崧传》:「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越敬他知礼,点一官媪,伴送他到家,另自差人旌表。」⒉旧时官府为表扬忠孝节义的人,所颁赐的牌坊或匾额。引唐·李公佐《谢小娥传》:「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其志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四、辞典修订版
表扬、表彰。《晋书.卷七五.荀崧传》:「苟有一介之善,宜在旌表之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太守越敬他知礼,点一官媪,伴送他到家,另自差人旌表。」也作「旍表」。旧时官府为表扬忠孝节义的人,所颁赐的牌坊或匾额。唐.李公佐《谢小娥传》:「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其志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五、关于旌表的造句
1、其中,有皇帝对蹇义建设北京等国事“器度宏远”,“随事筹划,劳心焦思,以义殉国,不遑身家”的特旌表彰。
2、一种有柱子像门形的建筑物,旧时多见于路口或要道,以为装饰。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
3、不光匾额,抱柱对儿也是这样,旌表之意萃于一堂。
4、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蜀国宰相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品质,更名为奉节县,一直沿用至今。
5、在权威评价活动和民众评价活动的相互助长下,国家权力的触角通过旌表这种柔性的制度悄然伸入民间,从而达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6、唐贞观二十三年,为旌表诸葛亮奉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更名为奉节县。
六、关于旌表的诗句